时间: 2025-04-30 23:3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6:02
夜飞鹊 七夕
作者:赵熙 〔清代〕
微云淡河汉,庭树鸦栖。
红烛点尽深闺。
年年一度美人怨,人间天上相思。
西风拜花下,叹秋生凉早,夜短来迟。
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
桥上问谁先往,瓜果到如今,应换佳期。
谁信桑田千变,仙家作梦,才过些时。
一般命薄,料长生有个人知。
笑闲心休管,鸳鸯帐底,月挂蛛丝。
在淡淡的云层下,银河清晰可见,庭院中的乌鸦在树上栖息。
红烛燃尽,夜色深沉,闺中女子每年都为这美好的节日而感到怨恨,
人间与天上都在思念着彼此。
西风吹拂,花瓣在地上纷飞,感叹秋天来得太早,夜晚也渐渐变短。
痴情人送走了牛郎织女,但即便是双星也依然是分离的命运。
桥上问谁先走,直到现在瓜果丰收,也该换个佳期。
谁会相信,桑田也会千变万化,就像仙人梦中所见,只是一瞬间。
命运如此薄弱,或许只有一个人知道长生的真谛。
不如放下心事,鸳鸯帐下,月光如丝般挂在蛛网上。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与织女在鹊桥相会,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诗中提到的“桥上问谁先往”即指鹊桥的传说,寄托着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思念。
作者介绍
赵熙,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七夕节前后,正值浪漫与思念交织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情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感伤。
《夜飞鹊 七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节的宁静夜晚和深沉的情感。开头的“微云淡河汉”勾勒出一个清澈静谧的夜空,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接下来的“红烛点尽深闺”则暗示了热烈而短暂的爱情,如同燃烧的烛火,虽美丽却难以长久。通过“年年一度美人怨,人间天上相思”,诗人表达了对爱情分离的无奈与怨恨。
在诗的后半部分,西风、秋凉等意象的出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中“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更是揭示了爱情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在“桥上问谁先往”中,诗人与读者共同感受到那份期待与失落,犹如每年的七夕,尽管会相会,却依然存在着距离与隔阂。
整首诗以哀伤的基调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命运无常的感叹,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微云淡河汉,庭树鸦栖。
红烛点尽深闺。
年年一度美人怨,人间天上相思。
西风拜花下,叹秋生凉早,夜短来迟。
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
桥上问谁先往,瓜果到如今,应换佳期。
谁信桑田千变,仙家作梦,才过些时。
一般命薄,料长生有个人知。
笑闲心休管,鸳鸯帐底,月挂蛛丝。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七夕的夜晚,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思考。
“微云淡河汉”中“河汉”指的是哪个天体?
诗中提到的“佳期”指的是哪个节日?
“痴心送巧,做双星仍是分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