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乡子(咏秋夜)》

时间: 2025-07-29 00:57:22

诗句

户外井桐飘。

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

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

自剪灯花试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

为问江头早晚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0:57:22

南乡子(咏秋夜)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户外井桐飘。
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
已觉秋声引雁高。
罗带束纤腰。
自剪灯花试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
为问江头早晚潮。


白话文翻译:

在户外,桂花的香气飘散。
清淡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共同映照着寂寥的夜空。
恐怕初霜寒冷得让我需要盖被子,在半夜时分。
已经听见秋天的声音引导着大雁高飞。
罗带束住了细腰。
自己点亮灯花,试着用彩笔写字。
收起一封来自江北的信,明天早晨。
想问问江边的潮水是早还是晚。


注释:

字词注释:

  • 井桐:井边的桂花树,象征着清幽和芳香。
  • 淡月:清淡的月光。
  • 疏星:稀疏的星星,描绘夜空的宁静。
  • 霜寒:指初秋的寒霜,表达夜晚的凉意。
  • 江北信:指从北方江边寄来的信件。
  • 明朝:指第二天早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秋声引雁高”,是对秋季景象的描绘,常见于古诗中用以表现秋天的萧瑟和高飞的雁群,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0年-1120年),字美成,号清真,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活跃于北宋末年,擅长填词和作诗。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风格细腻、优美。

创作背景:
《南乡子(咏秋夜)》创作于周邦彦晚年,正值政治动荡时期,诗人常常感受到离别和思乡之情。诗中描绘的秋夜气氛,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南乡子(咏秋夜)》通过对秋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户外井桐飘,淡月疏星共寂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清幽的夜晚。桂花的香气伴随着清冷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营造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初霜的畏惧与寒冷的感受,暗示着秋季的来临和时间的流逝。尤其是“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这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对寒冷的敏感,又隐含着对温暖的渴望,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接下来的“罗带束纤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女性的柔美与优雅,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内心的细腻情感。这种细腻不仅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更在于诗人对于生活中细微情感的捕捉。

最后两句“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为问江头早晚潮”则带有浓厚的思乡情绪,诗人通过一封信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关怀,表达了对家乡的牵挂。这不仅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也令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户外井桐飘:描绘秋夜的宁静与芬芳,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 淡月疏星共寂寥:清淡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共同营造出一种寂静的夜晚。
  •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表达对寒冷的担忧,夜深人静时感受到初霜的寒意。
  • 已觉秋声引雁高:已经听到秋天的声音,触动了大雁南飞的情景,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罗带束纤腰:描绘女性的身姿,增添了柔美的意象。
  • 自剪灯花试彩毫:表现了诗人独自点灯写字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孤独的艺术创作。
  •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寄托了情感。
  • 为问江头早晚潮:想要询问江水的潮汐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淡月疏星”比喻夜色的宁静。
  • 拟人:将秋声赋予生命,引导大雁高飞。
  • 对仗:整首诗的韵律感强,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了一种悠远而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井桐:象征着清幽与丰盈的秋夜。
  • 淡月:代表着清冷的孤独感。
  • 疏星:增添了夜空的寂静与空旷。
  • 霜寒: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季节的交替。
  • :代表迁徙与离别,传递了思乡的情感。
  • 灯花:象征着诗人的创作灵感与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夜空有什么特点?

    • A. 明亮且繁星密布
    • B. 清淡且稀疏
    • C. 迷雾重重
  2. “罗带束纤腰”中的“罗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裙子的装饰
    • C. 一种乐器
  3. 诗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什么?

    • A. 愉悦
    • B. 凄凉和孤独
    •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秋夜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周邦彦《南乡子(咏秋夜)》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描绘秋夜的情景,但周邦彦更多的是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和对往事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代诗词鉴赏》
  3. 《周邦彦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解读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乡子(咏秋夜)》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相关查询

和研孙登秣陵城之作 得仲修书却寄 答研孙 南乡子·一叶碧云轻 晓上人还浙东 湖山十咏 湖山十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鬥字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簀箉笋 夫男 劳勋 养痈畜疽 麥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暮云春树 雪后始知松柏操 威恩并行 唧唧喳喳 嫌好道恶 齲字旁的字 谭平山 包含苦的成语 包含晃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