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8:32:59

诗句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

两桨入菰蒲,凫鸥欻惊散。

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

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2:59

原文展示:

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
两桨入菰蒲,凫鸥欻惊散。
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
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

白话文翻译:

细雨汇聚成水流,洲岛和岸边的景色模糊不清。
两只桨划入菰蒲中,水鸟和鸥鸟纷纷惊起。
稀疏的林木间升起炊烟,落日映照着酒幔斜垂。
王事耽误了我留连的时光,公私之间各自都有一半的牵挂。

注释:

  • 霖潦:细雨或长时间的雨水。
  • 支流:指河流的支流。
  • 洲浦:洲岛和河岸。
  • 菰蒲:水边生长的植物,常见于湖泊。
  • 凫鸥:水鸟,指鸭子和鸥鸟。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炊烟:做饭时冒出的烟。
  • 酒幔:酒席上悬挂的帷幕。
  • 王事:指朝廷的事务。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景,反映出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事务的无奈。诗中提到的“王事”,暗示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烦恼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远,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他以词作见长,尤其是“婉约”风格,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优雅的生活情景。周邦彦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周邦彦在游览湖泊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王事的无奈。诗中展现了自然的优美与人世间繁杂的对比,反映了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细雨连绵的湖畔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雨水汇聚成流,湖泊与岸边景色的朦胧。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暗含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的中间部分“两桨入菰蒲,凫鸥欻惊散”,通过水鸟的惊起,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随后“疏林直炊烟,落日斜酒幔”,则将视角转向人类生活,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炊烟袅袅,酒幔斜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

最后两句“王事得淹留,公私各相半”,则暗示了诗人对官场事务的无奈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自由与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人生的哲理,是周邦彦词风的重要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霖潦合支流:细雨将小溪汇聚成流,描绘了一个湿润的环境。
  2. 洲浦迷片段:湿气弥漫,洲岛和河岸的景象模糊不清,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 两桨入菰蒲:划船时桨划入水生植物中,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湖面。
  4. 凫鸥欻惊散:水鸟因惊扰而纷纷起飞,体现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5. 疏林直炊烟:稀疏的树林中升起炊烟,暗示有人在此生息。
  6. 落日斜酒幔:夕阳斜照,映衬着酒席的帷幕,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7. 王事得淹留:对王事的耽误,表明诗人对公务的无奈。
  8. 公私各相半:私事公事各有牵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洲浦迷片段”比喻景色的朦胧。
  • 拟人:水鸟的“惊散”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霖潦合支流,洲浦迷片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世繁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事务的无奈,反映了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霖潦:象征细腻和柔和的自然。
  2. 洲浦:代表大自然的广阔与神秘。
  3. 凫鸥:水鸟象征自由与灵动。
  4. 炊烟:象征人间的温馨生活。
  5.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霖潦”指的是什么?

    • A. 大雨
    • B. 细雨
    • C. 雪
  2. “两桨入菰蒲”中“菰蒲”是指:

    • A. 一种鱼
    • B. 一种水生植物
    • C. 一种鸟类
  3. 诗中提到的“王事”主要指:

    • A. 诗人的个人事务
    • B. 朝廷的事务
    • C. 朋友的聚会

答案:

  1. B. 细雨
  2. B. 一种水生植物
  3. B. 朝廷的事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周邦彦《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描绘湖畔景色,展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现了自然美,但更侧重于对情感的抒发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周邦彦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周邦彦的这首诗及其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相关查询

和杨公维二首 挽黄承事三首 挽刘主簿令二首 从三舅氏携儿侄游向园分韵得买字 凤栖梧(寿外舅) 挽谷子长 送伯华醉归不寐又用韵杂言二首 寿湖南汪仓十首 月夜不寐 暮秋闻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映雪读书 解免 硬铮 包含煽的词语有哪些 薄祚寒门 匹偶 林籁泉韵 得数 凶相毕露 何乐不为 力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左躲右闪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