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1:54
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白露凄风洗瘴烟,梦回相对两凄然。
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
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在白露时节,凄风吹拂,洗去瘴气,我梦回到与你相对的日子,心中感到无比凄凉。昔日的雀罗廷尉已不再是当年,鸠杖先生却愈显年轻。世事我已看透,心中却不知如何收手,主恩未报,回到田园生活感到惭愧。谁又会怜惜第五桥东的流水,独自映照着台州的郑虔。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广泛,风格多样,深受后世推崇。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后,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第五桥”可能是他与友人重聚的地点,寄托了对友情和故土的眷恋。
《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以“白露凄风洗瘴烟”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日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梦回相对两凄然”表露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这一切都已不再。
苏轼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诗中“雀罗廷尉非当日”与“鸠杖先生愈少年”的对比,体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不仅思索自己的处境,还反映了对世事的洞察,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最后两句“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则通过自然景象引入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切眷恋。在这首诗中,苏轼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又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深邃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白露”代表什么季节?
“雀罗廷尉”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主恩未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