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38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竹祖龙孙渭上居,供侬樽俎半年余。
班衣戏彩春无价,玉版谈禅佛不如。
若怨平生食无肉,何如陋巷饭斯蔬。
不须庾韭元修菜,吃到憎时始忆渠。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都城期间,享受春季竹笋的美味。竹子有着悠久的历史,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作者用竹笋作为食材,与友人共饮共食。在春天的色彩和气氛中,诗人感叹这些美食的珍贵,认为其价值胜过高僧的谈禅。如果为了抱怨一生没有肉食,倒不如在简陋的巷子里享受这些素菜。其实,等到厌倦的时刻,才会想起这些清淡的菜肴,体现了生活的无常和人们的口味变化。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关注生活的细节,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作品中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本诗创作于作者在都城期间,正是冬春之交,竹笋正是时令美食。通过描绘自己对竹笋的喜爱,表达了对生活简单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对物质享受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以竹笋为主线,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饮食的乐趣。诗人用"竹祖龙孙"开篇,便引入了竹子这一象征高洁的意象,接着描述了在都城的饮食生活,表现出对春天的欣喜与期待。诗中提到的“班衣戏彩”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绚丽色彩,令人心醉神迷。作者的情感在诗中流露无遗,表现了对素食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生活淡泊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后两句中,诗人以“若怨平生食无肉”引出对肉食的反思,认为在简陋的巷子里吃蔬菜也比抱怨要强。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展示了对饮食的深刻理解,强调了生活的多样性与选择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使人感受到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对简单饮食的欣赏,反映了通过食物与自然相结合所带来的精神满足。诗人通过竹笋这一意象,传达出追求生活本真与美好的信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班衣戏彩”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高僧的智慧
C. 竹子的生长
诗人认为素食相比于肉食有什么优势?
A. 更美味
B. 更健康
C. 更简单
答案:
这些作品均以自然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