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8:20
梦芙蓉 寒月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倍觉姮娥寡。奈金波早冻,素光空泻。
此时帝里,六馆并三瓦。拥炉围粉帕。
畴怜夜景如画。让碧空中,只一丸独自,冷向凤楼挂。
除是贺兰山下。老将营门,看得分明也。
清辉纵好,此外谁知者。长宵更鼓打。
兔华莫也生怕。且待新春,点红灯万盏,照著闹蛾耍。
这时我感到嫦娥更加孤寂了,金色的波光已然冻住,洁白的月光空中洒落。此时在京城,六馆(指文人聚集之处)和三瓦(指官府)都在同一片夜色下。人们围坐在火炉旁,捧着粉帕(毛巾)。谁能怜惜这如画的夜景呢?在碧空中,只有一轮明月,冷冷地挂在凤楼上。除了贺兰山下,老兵在营门口,目光看得十分清楚。清辉虽好,但又有多少人能知晓呢?漫漫长夜,时钟敲响。兔子(兔华指月亮)也不禁感到害怕。且让我们等到新春,点燃万盏红灯,照亮热闹的夜市。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700),字仲明,号少山,浙江人,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闻名。其诗作多描绘自然与人情,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表达了对月光的感慨和对孤独情感的描绘。诗中对嫦娥的想象和对夜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梦芙蓉 寒月》一诗,展现了清代诗人陈维崧在月夜下的细腻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诗中将月光与嫦娥的孤寂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感慨。“倍觉姮娥寡”一句,开篇即揭示了主题,嫦娥的孤独与诗人内心的共鸣,令人心生感慨。金波早冻、素光空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寒夜的宁静与清冷,营造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氛围。
接着,诗人描绘了京城夜景的繁华与人们围坐炉火的温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在热闹与孤寂之间的矛盾心理。通过“清辉纵好,此外谁知者”,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对人们沉浸于热闹而忽视孤独者的无奈。最后一句“且待新春,点红灯万盏”,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在孤独中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希望,给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寒冷的月夜,表达了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人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传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金波”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通过哪一句表达?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