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9:20:26

诗句

迎客山僧未下廊,好风吹鼻便生狂。

莫疑佛宇清芬烈,薝卜曼殊共借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0:26

原文展示:

迎客山僧未下廊,
好风吹鼻便生狂。
莫疑佛宇清芬烈,
薝卜曼殊共借香。

白话文翻译:

迎接客人的山中僧人还没有走下廊子,
清爽的微风送来香气,让人心情愉悦。
不要怀疑佛殿中清新的芬芳是多么浓烈,
薝卜和曼殊沙华的香气共同相融。

注释:

  • 迎客:指迎接客人,表示山僧有礼貌。
  • 山僧:指住在山中的和尚。
  • :指走廊,寺庙中的一部分。
  • 好风:形容风和煦,令人舒适。
  • 生狂:形容因香气而心情激动、愉悦。
  • 佛宇:指佛教的庙宇。
  • 清芬烈:形容气味清新而浓烈。
  • 薝卜:一种植物,通常指具有香气的草本植物。
  • 曼殊:指曼殊沙华,一种花,具有神秘色彩,常与佛教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恭,号惭愧居士,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表现出诗人对佛教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张镃游览南山时,表达了他对山中清幽环境和佛教文化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诗歌鉴赏:

《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 其二》是张镃在游览南山时写的一首诗,诗中融合了自然美与佛教文化的元素。开篇即描绘出迎客的山僧,营造出一种亲切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礼节的赞赏与尊重。接着,通过“好风吹鼻便生狂”的描写,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微风带来的香气让他心情愉悦,并激发出一种狂热的情绪。这种情感的变化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用“莫疑佛宇清芬烈”来强调佛教庙宇的清香气息,表明这一气息并非来自世俗,而是与佛教的神圣息息相关。通过“薝卜曼殊共借香”的比喻,诗人将自然与宗教的香气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自然的描写和佛教的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信仰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迎客山僧未下廊:描绘了山中的和尚在迎接客人,突显出一份礼貌和宁静的气氛。
    • 好风吹鼻便生狂:风吹来清香,激发起诗人的愉悦情绪,表现出对自然的感受。
    • 莫疑佛宇清芬烈:强调佛教庙宇的香气浓烈,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 薝卜曼殊共借香:通过植物的香气,展现自然与宗教的交融。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与佛教文化相联系,体现出文化的交融。
    • 拟人:风的描写仿佛有生命,能带来情感的激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佛教文化的融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迎客:象征着友好的交流与接纳。
  • 山僧:代表了佛教的宁静与智慧。
  • 好风: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好。
  • 香气:同时代表了自然与宗教的神秘与清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僧”指的是谁?

    • A. 住在山上的和尚
    • B. 住在城市的僧人
    • C. 一位旅行者
    • D. 一个普通人
  2. “好风吹鼻便生狂”中的“生狂”是什么意思?

    • A. 愤怒
    • B. 快乐
    • C. 疲惫
    • D. 疲倦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与心灵的结合,但张镃更多融入了佛教元素,而王维则侧重于道教哲学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张镃诗文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对《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 其二》的更深层次理解和欣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定西番 定西番 春暮,集唐词 玉团儿·绿云慢绾新梳束 玉团儿·晓来一阵金风劣 玉团儿 雨中的白玉兰 玉团儿 咏猫 玉团儿(用周美成韵) 玉团儿 初冬写怀 玉团儿 观从军人别,用《迦陵词》韵 玉团儿 白杜鹃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閠字旁的字 题汉柱 行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包含饮的成语 心荡神移 浪子回头 如见其人 时运亨通 辛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象形拳 乐女 枪烟 灾谴 语开头的成语 威震三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