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07
作者: 严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漠漠孤城落照间,
黄榆白苇满关山。
千枝羌笛连云起,
知是胡儿牧马还。
在苍茫的夕阳中,孤零零的城池显得格外孤独,
黄榆和白苇在山关之间随处可见。
成千上万的羌笛声伴随着云雾升起,
我知道是胡人的孩子在牧马归来。
此诗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反映了当时边疆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提到的“胡儿”暗示了历史上边塞民族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对游牧生活的关注和感悟。
作者介绍:
严仁,字子恭,号侍云,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边塞情怀,关注边疆的自然与人文,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边疆,体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塞下曲》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边疆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开篇的“漠漠孤城落照间”便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边塞的荒凉与寂静。接着提到的“黄榆白苇满关山”,则通过色彩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传达了自然的生机与边境的荒凉。诗的后半部分,羌笛声起,营造出一种动感与音韵之美,令人仿佛置身于边疆的生活场景中。最后一句“知是胡儿牧马还”不仅点明了羌笛声的来源,也带出了一种生活的气息,诗人在此处不仅是观察者,还是参与者,表现出一种对边地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共鸣。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交错,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情与思考,展现了在孤独与荒凉中仍然存在的人性温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