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58
病去那知春事深。
流莺唤起惜春心。
桐舒碧叶悭三寸,
柳引金丝可一寻。
怜绣阁,对云岑。
苦无多力懒登临。
翠罗衫底寒犹在,
弱骨难支瘦不禁。
生病后才知道春天的事情是如此深远。
黄莺在叫唤,唤起我对春天的惋惜之心。
梧桐树的碧叶只长了三寸,
柳枝上金丝的光影可以轻易寻觅。
怜惜那绣阁,面对着云雾缭绕的山岑。
可惜我没有太多力气,懒得再去登高远望。
翠罗衫下的寒意依然存在,
我这瘦弱的身体难以支撑,感到无奈。
严仁,字子贞,号白石,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多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常用自然景物寄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严仁生病期间,病中对春天的思念与惋惜,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的深层次情感。
《鹧鸪天·病去那知春事深》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生病状态下对春天的惋惜与无奈。全词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开篇便以“病去那知春事深”引入,表现了因病而无法感知春的深邃。接着,流莺的啼叫唤起了对春天的思念,这种呼唤不仅让人感到春天的美好,更勾起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
“桐舒碧叶悭三寸”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桐树尚未完全生长的状态,仿佛在映射着诗人自己因病而未能完全享受生命的美好。接下来“柳引金丝可一寻”则用柳树的柔美意象,展现春天的柔情与生机,诗人虽然身处病痛之中,但仍对春的美好充满向往。
后面的几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苦涩。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却因身体虚弱而感到无力,无法爬上高处欣赏全景,令人心生怜惜。最后,诗人以“弱骨难支瘦不禁”作结,既表达了身体的虚弱,也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因病而失去对美好生活感知的诗人形象,深刻反映了个体在自然和生命之间的孤独感。
全诗围绕病痛与春天的美好对比,表现了生病时对生命美好的渴望与惋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黄鹂
B. 流莺
C. 燕子
D. 杜鹃
“翠罗衫底寒犹在”的意思是:
A. 衣服很轻
B. 感到寒冷
C. 衣服颜色鲜艳
D. 衣服很厚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