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2:54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高的馆舍,临近荒芜的道路,清澈的河流旁边是延绵的田埂。馆舍上面有一个思念故乡的人,怀着对过去的思念,远望归来的旅客。塘边的草丛中夹杂着红色的花朵,树间的花儿依然是白色的。夕阳西下,远处的城墙显得层层叠叠,离席时又怎能尽情地告别呢?
此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对“流思”和“怀旧”的表达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故乡的思念,尤其是在漂泊和离别之际,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
谢朓(464年-499年),字僧璨,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身于士族,才华横溢,擅长五言诗和乐府。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送江水曹还远馆》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诗人往往身处离别与思念的状态。诗反映了谢朓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故乡的深切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惆怅。开头两句描绘了馆舍和荒途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而清川与长陌则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接下来的“流思人”和“怀旧望归客”描写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过往的追忆,另一方面却被现实的孤独所困扰。景与情的交融使整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情感张力。
诗中“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红与白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结尾的“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则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与无奈,离别时刻的沉重感在此刻达到高潮,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谢朓作为一位诗人的深邃思考与艺术魅力。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展现了古代游子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选择题:诗中“高馆临荒途”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欢乐
填空题:诗中“塘边草杂__”描绘了自然的景色。
判断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是积极的情感。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