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4:34
原文展示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宣城郡新林浦出发,向板桥走去的情景。江水向西南延伸,归流则向东北奔腾。天边我认得归航的小舟,云中我也辨认出江边的树木。旅途的思绪让我感到疲倦,孤独的旅行让我屡屡回想过去。既然已经欢喜于这份荣华的情感,又重新感受沧海的趣味。喧嚣的尘世从此与我隔离,心情愉悦的在此际遇。虽然没有如玄豹那样的姿态,终究还是隐匿在南山的雾霭中。
注释
- 之:助词,表示动词的方向。
- 骛:快速奔跑的意思。
- 识:认识,辨认。
- 舟:船。
- 倦:疲倦。
- 昔:以前,过去。
- 欢:快乐,喜悦。
- 禄:指的是官职和俸禄。
- 沧洲:指大海,也用来形容广阔的地方。
- 嚣尘:喧闹的尘世。
- 玄豹:指一种黑色的豹子,象征着高贵的姿态。
- 隐:隐居,隐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字希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生活在梁朝和陈朝之间。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感情真挚见长,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历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在旅行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表露出对喧嚣尘世的疏离感,以及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是谢朓描绘旅途心境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江水的流向引入,展现出一种流动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无常和变化。接着,诗人通过“归舟”“江树”等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从自然景色的描绘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孤独和旅途疲惫的感慨。虽然身处旅途,但他却在此刻体悟到了心灵的宁静。最后,诗人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作结,表达了对高贵理想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路西南永:描绘江水的流向,暗示人生旅途的延续和方向。
- 归流东北骛:表现归途的匆忙,象征着对归属的追寻。
- 天际识归舟:在天边辨认归来的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云中辨江树:在云间辨认江边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美感。
- 旅思倦摇摇:旅途中的思绪让人感到疲惫,反映了孤独感。
- 孤游昔已屡:孤独的旅行让我多次回想往昔。
- 既欢怀禄情:感受到荣华的快乐,表达内心的满足。
- 复协沧洲趣:重新感受到大海的趣味,象征自由。
- 嚣尘自兹隔:喧嚣的尘世与我隔绝,渴望和平静。
- 赏心于此遇:在此刻的相遇中,内心感到愉悦。
- 虽无玄豹姿:虽然没有高贵的姿态,反映对理想的追求。
- 终隐南山雾:最终隐匿于南山的雾霭中,象征着归隐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江水的流向,展现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江水的流向和归舟赋予生命,增强诗的感情。
- 对仗:如“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追求与对喧嚣尘世的逃避,展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途。
- 归舟:代表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 云树: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南山雾:象征着隐逸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路西南永”是什么意思?
- A. 描述江水流向
- B. 描述归乡的心情
- C. 描述自然景色
-
诗人对喧嚣的态度是?
-
“虽无玄豹姿”中的“玄豹”象征什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谢朓与李白: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但是李白的诗更为豪放,而谢朓则更为细腻。
- 谢朓与杜甫:杜甫的诗常常关注社会现实,谢朓则更多关注内心感受,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