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6:42
《贺新郎(石城吊古)》
宋·王千秋
吊古城头去。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
欲问紫髯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
巫觋去久无箫鼓。霸业荒凉遗堞坠,但苍崖日阅征帆渡。
兴与废,几今古。夕阳细草空凝伫。
试追思当时子敬,用心良误。
要约刘郎铜雀醉,底事遽争荆楚。
遂但见吴蜀烽举。致使五官伸脚睡,唤诸儿昼取长陵土。
遗此恨,欲谁语。
在古城头吊唁,正值高秋,霜降晴朗,树木叶落,路通向洲渚。
想问紫髯分鼎的往事,却只见荒凉的祠堂和烟雾中的古树。
巫师们早已离去,箫鼓声再无。霸业已成废墟,遗留下的只是荒凉的堞垒,苍翠的崖壁下,日光照耀着征帆渡过。
兴亡更替,几度风云变幻,夕阳映照下细草,空中凝伫着我的身影。
试想当时的子敬(屈原),用心却是良苦的误解。
想要约刘郎(刘备)在铜雀台上共醉,何以急于争夺荆楚之地?
如今只见吴蜀烽烟四起,致使五官懒散,呼唤孩子们白天去长陵取土。
留下这样的遗恨,欲向谁诉说?
作者介绍
王千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古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其诗风格往往沉郁,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贺新郎(石城吊古)》是一首感叹历史兴亡、对古代事件追忆的诗作。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更替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贺新郎(石城吊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古城的缅怀,展现了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索。开篇以“吊古城头去”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苍凉的氛围,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诗中提到的“紫髯分鼎事”,不仅是对项羽的追忆,更是对楚汉之争的沉痛反思,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诗人在描绘荒凉的景象时,运用了“只有荒祠烟树”的对比,突显了往日辉煌的消逝。随着巫觋的消逝,昔日的繁华已成往事,诗人通过“苍崖日阅征帆渡”表达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渺小。后半部分的“试追思当时子敬”,则暗示了对屈原的同情和理解,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探讨。
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忧思与遗憾,最后以“欲谁语”的留白结束,给人以深思的余韵,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沉重感受与对未来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围绕历史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贺新郎(石城吊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千秋
C. 杜甫
D. 苏轼
诗中提到的“紫髯”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备
B. 诸葛亮
C. 项羽
D. 屈原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怀念与惋惜
C. 愤怒
D.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千秋的《贺新郎》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与对过往的追忆,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乐观的态度。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