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44
原文展示:
九日独坐
作者: 韩日缵 〔明代〕
爽气萧森亦快哉,
佳辰怀抱若为开。
栖迟又过重阳节,
摇落还登何处台。
此日关心惟有菊,
经旬病肺阻衔杯。
闭门独坐空搔首,
剥啄无劳送酒来。
白话文翻译:
这清爽的气候令人心旷神怡,
佳节的到来如同打开了怀抱。
我在重阳节这天迟迟不愿离去,
摇落的叶子让我不知道该登上哪个高台。
在这一天,牵挂的只有菊花,
因病已久,肺部不适,只能捧着杯子。
闭门独坐,空自搔首,
连剥啄的声音也无人在意送酒来。
注释:
- 爽气:清爽的空气。
- 萧森:形容清冷、宁静的氛围。
- 佳辰:美好的日子,指重阳节。
- 栖迟:停留、驻足的意思。
- 何处台:指的是无处可去的情境。
- 关心:牵挂、思念。
- 经旬:经过十天,指生病的时间。
- 病肺:指身体的不适。
- 搔首:形容思虑、焦躁的样子。
- 剥啄:指鸟儿啄食的声音。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象征着长寿和健康。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诗中提到的“菊”是一种象征长寿的花,常用于重阳节的庆祝活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日缵,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因病无法与友人聚会的失落心情,体现出对传统节日的淡淡忧伤。
诗歌鉴赏:
《九日独坐》是韩日缵在重阳节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节日中孤独而又惆怅的心境。开头两句“爽气萧森亦快哉,佳辰怀抱若为开”,描绘了清爽的秋日气候与重阳佳节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好。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陷入了失落与孤独的情绪中。他在重阳节这天因病无法外出,内心的失落与对朋友聚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孤独。
诗的结尾“闭门独坐空搔首,剥啄无劳送酒来”更是将这种孤独推向了高潮。在这清冷的日子里,诗人只能独自一人,思绪万千,连鸟儿的啄食声也显得那么无聊。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爽气萧森亦快哉”:清爽的空气与宁静的环境令人愉悦。
- “佳辰怀抱若为开”:重阳节的到来如同打开了温暖的怀抱。
- “栖迟又过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诗人却迟迟不愿离去。
- “摇落还登何处台”:随着秋叶的落下,诗人感到无处可去。
- “此日关心惟有菊”:在这个日子里,唯有菊花引起了诗人的关注。
- “经旬病肺阻衔杯”:诗人因病已久,只能捧着杯子。
- “闭门独坐空搔首”:独自一人闭门思考,心中烦闷。
- “剥啄无劳送酒来”:连鸟儿的啄食声也显得无趣,没人送酒来。
-
修辞手法:
- 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节日的美好与个人的孤独,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 使用了意象,如“菊”象征长寿和坚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主题思想:
-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人对节日的期待与现实的失落,展现了对生命与友谊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菊:象征长寿与坚韧,在重阳节中尤为重要,代表着诗人对友谊和生活的思考。
- 重阳节: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祝福,诗人却因病而无法参与,体现了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爽气萧森”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秋天
- B. 清爽而宁静的氛围
- C. 寒冷的冬天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与朋友聚会?
-
诗中的“菊”象征着什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菊花》:同样表现了对菊花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感悟。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节日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韩日缵的《九日独坐》与杜甫的《登高》都在节日中表现了孤独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节日的不同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华诗词大观》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