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3:37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作者:葛立方
下马冷泉亭,懿此丹壑幽。
泓澄粲玉砾,半亩如泼油。
岩左山右幼起三板,轰雷溅涛头。
向来澄止面,怒沫喧山丘。
莫作动静观,止性元不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馆中同舍的朋友们游览西湖的情景。首先,下马在冷泉亭,感觉这里的山水幽静美丽。湖水清澈,像是洒了玉石,湖面如同泼洒的油一般光滑。左边的山、右边的岩石之间,波涛汹涌,像雷声般轰鸣,激起水花。之前湖面平静,现在却被怒涛打破,沫水喧嚣着山丘。不要只停留在动静之间的观察,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外在的事物影响。
作者介绍
葛立方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作往往融入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八月的西湖,正值暑去秋来的时节,诗人和同伴们在游览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湖光山色,以及游览中的内心感受。开篇的“下马冷泉亭”便引入了一个具体场景,带给读者亲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泓澄粲玉砾”及“半亩如泼油”的比喻,表现出湖水的清澈与平静,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景。然而,随着“轰雷溅涛头”的描写,湖面又展现出波涛汹涌的状态,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诗人在此通过极具视觉与听觉的描绘,展现出西湖的多样性。
尤其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出“莫作动静观”,强调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动静更为重要,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不仅反映了自然之美,更是对世间浮躁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内心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泓澄粲玉砾”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湖水清澈
B. 山高水远
C. 风景如画
“莫作动静观”的意思是?
A. 观察外在的动静
B. 关注内心的宁静
C. 享受游玩的乐趣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对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葛立方的诗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历史的追思与对人生的感慨。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同样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