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时间: 2025-05-02 20:42:22

诗句

匏系坐蜗舍,秋光只檐楹。

悬知西湖佳,颇困官事婴。

今日复何日,采舟天外横。

木落山骨露,千螺倒澄瀛。

神仙勿浪求,玉京仍五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2:22

原文展示:

匏系坐蜗舍,秋光只檐楹。
悬知西湖佳,颇困官事婴。
今日复何日,采舟天外横。
木落山骨露,千螺倒澄瀛。
神仙勿浪求,玉京仍五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在蜗居中系着葫芦,秋天的光线只照在屋檐和柱子上。
悬念着西湖的美丽,但又因官务的繁忙而感到困扰。
今天又是什么日子,能在天边采舟游玩呢?
树木的叶子都掉落,山的轮廓显露出来,
水面上千螺倒映着清澈的湖水。
神仙的境界不要轻易去追求,
那玉京的五城依然在远方。

注释:

  • 匏系:匏,葫芦,系,绑住。这里指用葫芦做的器物。
  • 蜗舍:蜗牛的房子,形容居所狭小。
  • 官事婴:官事繁忙,婴指缠绕、困扰。
  • 采舟:指在水上划船游玩。
  • 千螺:形容水面上很多螺贝,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
  • 神仙勿浪求:不要轻易追求神仙的境界。
  • 玉京:传说中的仙境,五城则是指五座城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字德辉,号止庵,宋代诗人,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以清新婉丽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诗人因官务繁忙而感到困扰,借游西湖之际,抒发对美景的向往与对官场事务的无奈。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而诗中展现的秋天景色则是一种时节的特征。

诗歌鉴赏: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通过描绘西湖的秋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开头两句以“匏系坐蜗舍”引入,形象地呈现了诗人居所的狭小,代表了一种孤独和压抑的情绪。接下来的“秋光只檐楹”则进一步传达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忧伤的氛围。

诗中“悬知西湖佳,颇困官事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知道西湖的美丽,却因官事缠身而无法亲身体验。这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渴望。

“今日复何日,采舟天外横”是一种希冀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现实,去享受湖上采舟的渴望。而后两句“木落山骨露,千螺倒澄瀛”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深刻地体现出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的“神仙勿浪求,玉京仍五城”则是一种哲理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轻易追求虚幻的理想,而应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匏系坐蜗舍:在狭小的住所中,系着葫芦,暗示孤独和简陋的生活。
  2. 秋光只檐楹:秋天的阳光仅洒在屋檐和柱子上,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悬知西湖佳:悬念地提及西湖的美丽,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颇困官事婴:因繁重的官务而感到困扰,反映现实生活的压力。
  5. 今日复何日:对未来的渴望,期待有一天能够游玩西湖。
  6. 采舟天外横:想象在天际划舟,渴望自由。
  7. 木落山骨露:秋天树木落叶,山体显露,象征自然的变化。
  8. 千螺倒澄瀛:水中倒映出千螺,展现出湖水的清澈。
  9. 神仙勿浪求:不要轻易追求虚幻的理想。
  10. 玉京仍五城:即使追求理想,玉京的五城依然遥远,提醒人要珍惜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蜗舍”比喻居所的狭小,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木落山骨露,千螺倒澄瀛”,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把自然景象赋予人性,营造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在对现实的思考中,最终得出了不要轻易追求虚幻,要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简朴和孤独。
  • 秋光: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西湖:自然美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渴望。
  • 千螺:代表清澈的湖水和丰富的自然生命。
  • 神仙: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匏系坐蜗舍”中的“蜗舍”指的是什么?

    • A. 大房子
    • B. 小而简陋的住所
    • C. 豪华的宫殿
    • D. 艺术馆
  2. “今日复何日,采舟天外横”中的“采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工作的不满
    • B. 对自由的渴望
    • C. 对金钱的追求
    • D. 对家庭的思念
  3. “木落山骨露”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无常
    • C. 夏日的繁荣
    •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诗作。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反映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相似之处在于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 《登高》(杜甫)则通过高处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江神子/江城子 次韵林子中见寄 赠僧 孙莘老寄墨四首 泊南牛口期任遵圣长官到晚不及见复来 山村五绝 濠州七绝 浮山洞(洞在淮上夏潦不能及而冬 元祐九年立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养肚皮 攴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当场 骨瘦形销 八字旁的字 包含亟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挽弩自射 喷泉 贤惠 黽字旁的字 力不能及 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断断继继 连二并三 品目繁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