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1:50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作者:葛立方〔宋代〕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
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
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
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
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在游玩时的感受。开头提到“天竺古浮屠”,指的是古老的寺庙,孤云和飞鸟在空中自由穿行。接着提到从天边到脚下的距离,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希望。诗中描述了高耸的石壁和险峻的山峰,给人一种心惊的感觉。又提到在山脚下,有鸟儿叼着花朵,而石缝中的僧人正在默默修行。最后一句邀请大家从三昧(禅定)中醒来,听到林外传来的钟声,表达了对宁静和美的向往。
葛立方(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这首诗创作于八月,正值盛夏时节,诗人和同舍的朋友们游览西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心中流露出对自然和佛教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提及“天竺古浮屠”,即引入了佛教文化,传达出诗人在游历中领悟到的哲学思考。孤云和飞鸟的意象,给人一种自由和洒脱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洒脱与超然。接下来的描写中,峻峭的山壁和鸟衔花的景象,形成了震撼与柔美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和诗人对生命的思考。最后,诗人邀请朋友们从禅定中回归,听到林外的钟声,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乐般的韵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沉浸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中。诗人用如画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境界,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高雅与深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天竺古浮屠”中的“天竺”指的是哪个文化?
诗中提到的“疏磬”是什么?
诗人邀请同伴“从三昧起”,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两首诗与葛立方的作品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