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斫竹》

时间: 2025-05-07 08:41:48

诗句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48

原文展示:

斫竹
作者: 杜牧 〔唐代〕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寺庙已废弃,竹子也因此失去了生气,而那些官宦之家却仍留着它们。竹子的根在霜冻中逐渐被斧头砍伐,秋风中玉石般的竹子依旧被敲击。江南的苦吟者,如今又该何处去送走那无尽的思绪呢?

注释:

  • 寺废:寺庙已经荒废。
  • 竹色死:竹子失去了生机。
  • 宦家:官宦之家,指富贵人家。
  • 霜根:在霜冻中生长的竹根,暗指竹子即将被砍伐。
  • 风玉:形容秋风中的竹子如玉般清脆的声音。
  • 苦吟客:指那些在江南吟诗作赋的人,通常有忧愁心情。

典故解析:

杜牧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宦家”与“江南苦吟客”为古代文人所熟悉的社会现象,暗指当时文士与官宦之间的对比,表现出对浮华世俗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律与古风,诗风清新俊逸,兼具讽刺和批判的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牧的游历过程中,可能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感慨,尤其是对官场的无奈与竹子的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

《斫竹》以竹子为核心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废弃之物及其背后社会现实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寺废竹色死”,用“废”与“死”对比出竹子的凋零,传达出一种失落感。接着提到“宦家宁尔留”,则是对官宦家族奢华生活的讽刺,暗示即使竹子失去了生机也无人问津,表现了一种对世俗的淡漠与无奈。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两句,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竹子在秋风中的状态,表现出竹子即使在被砍伐的过程中仍然有其独特的美感与清音,象征着一种高洁的精神。最后一句“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则将个人的情感升华至普遍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竹子的生死与自然景象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对环境与社会的感知,展现了杜牧对人情冷暖的敏感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寺废竹色死:寺庙荒废,竹子失去生命力,暗喻社会的衰败。
  2. 宦家宁尔留:官宦之家仍保留竹子,反映出权贵对物质的偏爱。
  3. 霜根渐随斧:霜冻侵袭下的竹根逐渐被砍伐,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亡。
  4. 风玉尚敲秋:竹子在秋风中发出的清脆声响,表现出即使在凋零中仍有优雅之美。
  5. 江南苦吟客:指代诗人自己及同类,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6. 何处送悠悠:最后一句抒发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竹子在秋风中的清脆声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但在社会变迁中又显得无奈。
  • 秋风: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江南:象征着文化与诗意的地方,但也反映了现实的苦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宦家”指的是哪类人?

    • A. 文人
    • B. 官宦
    • C. 农民
    • D.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霜根”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生命的延续
    • B. 高洁的品格
    • C. 衰败与无奈
    • D. 社会的繁荣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迷茫
    • D. 快乐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但情感更为沉重。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自然之美与内心平和的对比,与杜牧的感伤情绪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杜牧诗集》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赠无表禅师 好客 登城 吴姬十首 偶题 子夜 乞假归题候馆 荔枝诗 新雪 加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贪多务得 包含腼的词语有哪些 音稀信杳 禾字旁的字 天宗 鱼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国是日非 邑字旁的字 纳忠效信 包含姝的词语有哪些 昏惨惨 雾扃 桓拨 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在在皆是 皮字旁的字 司空眼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