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地锦·不与群花相续》

时间: 2025-05-02 12:14:06

诗句

不与群花相续。

独占春光速。

幽香远远散西东,惟竹篱茅屋。

羌管谁调一曲。

送月夜、犹芬馥。

凭君折取向玉堂,只这些清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4:06

原文展示:

不与群花相续。独占春光速。幽香远远散西东,惟竹篱茅屋。羌管谁调一曲。送月夜犹芬馥。凭君折取向玉堂,只这些清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独特而清雅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诗人不愿与众花争艳,而是独自享受春日的光辉。那淡淡的幽香飘散在四方,只在竹篱和茅屋之间。谁来为我吹奏那一曲羌管?即使在月夜中,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花香。希望你能折下一枝花送给玉堂,只有这些简单的幸福。

注释:

  • 不与:不与……相争,表达一种超然的态度。
  • 群花相续:与百花争艳、相互竞逐。
  • 幽香:淡雅的香气。
  • 竹篱茅屋:简朴的居所,象征自然和隐逸生活。
  • 羌管:一种乐器,这里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玉堂:指高雅的居所,象征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宋代。宋代文学繁荣,诗人们往往追求个性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 创作背景:这首诗产生于一个追求清雅、闲适生活的时代,诗人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向往简朴而富有内涵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开篇“不与群花相续”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名利的拒绝,表明他选择独自享受大自然的芬芳。接着,诗人用“幽香远远散西东”描绘了那种淡淡而四溢的香气,暗示着这一份自然之美的无所不在和它对心灵的滋养。此外,“惟竹篱茅屋”更是表明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竹篱和茅屋代表着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是诗人理想中的栖息之地。

随后的“羌管谁调一曲”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表现了诗人在静谧之夜对音乐的渴望与追求。此时的月夜,依然散发着芬馥,营造了一个既宁静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最后一句“只这些清福”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希望将这一份清雅的生活与他人分享,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不与群花相续:诗人不愿与百花争斗,表现出对浮华的摒弃。
    2. 独占春光速:独自享受春天的美好,暗示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
    3. 幽香远远散西东:香气四散,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绚烂。
    4. 惟竹篱茅屋:强调简朴的居住环境,体现出隐逸的生活理想。
    5. 羌管谁调一曲:音乐的引入,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6. 送月夜犹芬馥:月夜中依然弥漫香气,强调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7. 凭君折取向玉堂:呼唤对方分享这一份美好。
    8. 只这些清福: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群花”和“春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羌管谁调一曲”,赋予乐器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雅、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群花:象征浮华与争斗。
  • 春光: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幽香:象征自然的纯洁与内心的宁静。
  • 竹篱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羌管:象征情感与音乐的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群花的态度是: A. 喜欢与之竞争
    B. 不愿与之争艳
    C. 无所谓
    D. 赞美

  2. 诗中提到的“羌管”象征的是: A. 生活的喧嚣
    B. 音乐与情感
    C. 战争
    D. 历史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李白对月夜的思考与本诗对月夜的宁静描绘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充满了思念与情感的波动,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淡泊与满足。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查询

绣菊 晚菊 晚菊 酴釄菊 桃花菊 塔子菊 寿客 寿客 石菊 石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势如水火 河汉江淮 及锋而试 入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黑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游戏人间 穷猿奔林 伐国 言而无信 百喙莫明 裱托 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刺 子字旁的字 包含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