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3:37
课仆诣田所偶用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韵
作者: 俞德邻 〔宋代〕
人生念何事,方寸缠忧端。
忧端日澒洞,胡不思自安。
富贵等电露,变灭无留观。
百亩虽已隘,朝耕夕复还。
秋风穑宝实,十口无饥寒。
何为苦役役,而欲事所难。
所以沮溺徒,不受名利干。
行藏随用舍,千载师孔颜。
作劳有馀暇,柴门昼常关。
斗酒且自劳,此外无足叹。
人生中究竟在念叨什么事呢?心中总是被忧愁缠绕。忧愁像河水一样日益扩散,为什么不想想如何让自己安宁呢?富贵就像电光和露水一样,转瞬即逝,难以留下任何痕迹。即便百亩良田已经狭小,我每天耕作,傍晚又回到田间。秋风吹拂,收获丰硕,十口之家再也没有饥寒之苦。为何要辛苦劳作,却去追求那些困难的事情?所以沉溺于此,根本不受名利的干扰。行藏之间随意取舍,千年之前孔子和颜回都是我们的老师。尽管辛勤劳动,却还有闲暇,柴门常常在白天关上。喝酒自乐,除此之外无所叹息。
俞德邻,字德邻,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作品常表现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庚戌年九月,正值丰收季节,作者在田间收获早稻之际,感慨人生的得失与富贵的无常,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哲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人生念何事”便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接下来的忧愁与烦恼则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境。作者通过“富贵等电露”的比喻,巧妙地揭示了名利的虚无和短暂,强调了内心安宁的重要性。
在描绘田园生活时,诗中“秋风穑宝实,十口无饥寒”展现了丰收后的喜悦,强调了劳动的意义与回报,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恩赐与生活的充实。最后几句中,作者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认为辛勤工作之余应有闲暇,柴门紧闭,自得其乐,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满足。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蕴含着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漠和对平静田园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内心的安宁与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是对浮华世界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俞德邻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富贵等电露”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富贵是永恒的
B) 富贵是短暂的
C) 富贵与贫穷无关
D) 富贵是理所当然的
诗中提到“十口无饥寒”的意思是:
A) 家庭富裕
B) 家庭贫困
C) 家庭和睦
D) 家庭成员多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俞德邻的这首诗同样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更多地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内心安宁。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