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0:54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每年端午节又到了今天,我的鬓发渐渐苍白,思绪摇摆不定。应该是南风吹来,湘江的波涛在涌动。千古以来,独醒的灵魂是否还在?无处可问,又有谁来召唤?是谁在帘幕边倚靠着兰花的岸边?看那飞行的船桨,争夺着高远的标杆。虽然如此,我仍然沉醉于笙歌之中,陶醉而欢笑。孤独地坐在小窗前,点燃一缕香,弹奏着绿绮,打着离骚的鼓点。
陈著,宋代词人,生平不详,词风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常在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的思索与感慨。
此诗写于端午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索,体现了个人情感与节日文化的结合。
《江城子·年年端午又今朝》一诗,以端午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开篇“年年端午又今朝”便点明了节日的主题,同时也引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鬓发愈加苍白,思绪如波涛般起伏,显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诗中“千古独醒魂在否”一语,表现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思索,诗人感叹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令人深思。接着,诗人以“何人帘幕倚兰皋”引入对节日热闹场景的描绘,船桨飞动,笙歌悦耳,展示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形成了诗中的对比。
最后一联“孤坐小窗香一篆”则回到个人的孤独,尽管身处热闹的节日中,诗人依然感到一丝孤寂,渴望与过往的灵魂对话。整首诗情感细腻,画面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受及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在热闹与孤独之间的反思,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答案:B
“鬓萧萧”指的是什么状态?
A. 年轻
B. 苍老
C. 健康
答案:B
诗人最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B
对比陈著的《江城子·年年端午又今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索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陈著则通过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