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儿沆再之台学并似许梧山张在轩》

时间: 2025-07-27 16:20:34

诗句

学古入官非易事,同寅协恭第一义。

昨汝行矣重吾忧,今吾闻之为汝喜。

有如此广文先生,真所谓法家拂士。

寄声忽到我,用情应为汝。

我欲谢之难为语,汝其听之告以意。

古天台,多士类,文有风樯阵马之奇,气有霜林老鹘之鸷。

镇之以静重,行之以平易。

艰难见初心,苦淡得真味。

人谓著脚危于渊,我知进德此其地。

汝不见范文正公家书片幅戒子侄,有事只与同官议。

又不见欧阳朋党一论质鬼神,同道相益乃君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20:34

诗词名称: 送儿沆再之台学并似许梧山张在轩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学古入官非易事,同寅协恭第一义。昨汝行矣重吾忧,今吾闻之为汝喜。有如此广文先生,真所谓法家拂士。寄声忽到我,用情应为汝。我欲谢之难为语,汝其听之告以意。古天台,多士类,文有风樯阵马之奇,气有霜林老鹘之鸷。镇之以静重,行之以平易。艰难见初心,苦淡得真味。人谓著脚危于渊,我知进德此其地。汝不见范文正公家书片幅戒子侄,有事只与同官议。又不见欧阳朋党一论质鬼神,同道相益乃君子。


白话文翻译:

入仕学习古典知识并非易事,同僚之间和谐恭敬才是真正的道义。你昨已启程,让我忧虑重重,而今我听闻你在那里的消息感到欣慰。你有这样的广文先生,真是法家中的高人。忽然收到你的来信,我应当为你表达我的感情。我想感谢却难以言表,请你转告我。古天台上,人才辈出,文采如同风帆阵马的壮丽,气概如同霜林老鹰的锋锐。以平和和稳重来镇住它,以平易近人来行事。艰难时刻才能见到初心,苦涩的经历才能获得真味。有人说,脚踏险地如同深渊,我却知道这便是修德的所在。你可曾见过范文正公给侄子的家书,提到有事只与同官商议;又可曾看过欧阳修的论述,质疑鬼神,与志同道合者相互帮助,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同寅: 同辈或同事。
  • 广文先生: 指有广博文才的人。
  • 镇之以静重: 以沉稳的态度来镇压骚动。
  • 艰难见初心: 在艰难困苦中才能见到最初的志向。

典故解析:

  • 范文正公: 指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影响深远。
  • 欧阳朋党: 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他的文章强调君子之道,提倡朋党相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受到后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其子赴台学习之际,表达了对儿子的关怀与期待,同时引入古代名人的教诲,强调学习与修身的重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中,陈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儿子前途的期望与忧虑。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古天台的描绘,表现了人才济济的气象,借此激励儿子要以平和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诗中提到的范文正公和欧阳修,体现了古代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强调了同道相助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对个人修养的思考,又有对社会交往的理解,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古入官非易事,同寅协恭第一义。:入仕学习古代知识并不容易,和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 昨汝行矣重吾忧,今吾闻之为汝喜。:你昨天出发让我十分担忧,今天听到你的消息让我感到高兴。
  • 有如此广文先生,真所谓法家拂士。:有这样博学的老师,真是法家中的高人。
  • 艰难见初心,苦淡得真味。:在艰难困苦中才能见到最初的志向,经过苦涩的经历才能获得真味。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镇之以静重,行之以平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将文才比作“风帆阵马”,气概比作“霜林老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才的风采。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儿子学业的期望与人生哲理的启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逆境中坚持初心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帆阵马: 象征文采斐然,气势磅礴。
  • 霜林老鹘: 代表刚强与锐利的气概,象征志向的坚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广文先生”指的是谁?

    • A. 欧阳修
    • B. 范仲淹
    • C. 未知的人
    • D. 许梧山
  2. “艰难见初心,苦淡得真味”中的“初心”指的是什么?

    • A. 最初的志向
    • B. 年少的心情
    • C. 纯真的感情
    • D. 初学的知识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与陈著的《送儿沆再之台学》在送别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陈著则侧重于对教育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宋词选》

以上是对陈著《送儿沆再之台学并似许梧山张在轩》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剔银灯·校书 剔银灯·闻雁 剔银灯 咏灯 剔银灯 独处无聊,日以清真集自遣。偶述此词,用东堂韵 剔银灯 剔银灯 剔银灯(同公素赋,侑歌者以七急拍七拜劝酒) 剔银灯 萤火 剔银灯 惜奴娇 建宁、口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爪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青肝 饔飧不饱 門字旁的字 訞诬 异香异气 韋字旁的字 雪夜访普 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伴风搭雨 不安本分 缠齿羊 霭腾腾 毋庸置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