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十之九)》

时间: 2025-04-26 14:24:26

诗句

几载鸡窗求道,费他兔楮铅丹。

经书子史尽蹄筌。

鹿走徒嗟秦汉。

百代兴亡瞬息,徒留纸上陈言。

谁知太始道常存。

乌兔仙家修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4:26

原文展示

几载鸡窗求道,费他兔楮铅丹。
经书子史尽蹄筌。鹿走徒嗟秦汉。
百代兴亡瞬息,徒留纸上陈言。
谁知太始道常存。乌兔仙家修炼。

白话文翻译

经过多年在鸡窗下求道,耗费了很多兔子和铅丹。
经典和历史书籍都不过是工具,鹿奔跑的瞬间让我徒然感叹秦汉的兴亡。
百代的兴亡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是纸上的空洞言辞。
谁知道太始的道理却是永恒存在的,乌兔的仙家在修炼。

注释

  • 鸡窗:指屋内的窗户,象征着隐居的环境。
  • 兔楮铅丹:兔子和铅丹是炼丹的材料,表示为了求道而耗费的努力。
  • 经书子史:古代的经典和历史书籍,代表知识的追求。
  • 蹄筌:古代的捕鱼工具,这里比喻为依赖外物。
  • 鹿走:鹿奔走象征着机遇的流逝。
  • 陈言:空洞的言辞,指那些没有实际内容的说法。
  • 太始:指宇宙的起源或初始状态,代表一种永恒的道理。
  • 乌兔仙家:隐喻修道的人,乌兔寓意神秘与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人生、历史和道理的深刻思考时期,表达了对传统知识的反思与对永恒真理的向往。诗人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内心的挣扎和对外物的失望。

诗歌鉴赏

《西江月(十之九)》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个人修道经历的反思,揭示了历史的无常与知识的局限。开头的“几载鸡窗求道”,表明诗人多年隐居求道的生活,象征着对真理的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费他兔楮铅丹”、“经书子史尽蹄筌”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传统知识的怀疑,暗示这些书本知识虽丰富,却无法真正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中间的“鹿走徒嗟秦汉”,更是借用历史的兴亡来映射个人的无奈,历史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令人感慨。而最后两句“谁知太始道常存”和“乌兔仙家修炼”则是对永恒真理的呼唤,强调真正的道理是超越历史与时间的。

整首诗在哲理与情感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道家思想的影响。通过对比历史的兴亡与内心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永恒道理的渴望,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载鸡窗求道:隐喻多年在家中追求道理,表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
  • 费他兔楮铅丹:表达了为了求道而耗费的精力与物质,反映出追求真理的艰辛。
  • 经书子史尽蹄筌:强调经典和历史书籍不过是工具,无法真正引导人们。
  • 鹿走徒嗟秦汉:历史兴亡如鹿奔跑,转瞬而逝,令人感慨。
  • 百代兴亡瞬息:时光飞逝,百代的兴亡皆在瞬间。
  • 徒留纸上陈言:最终只留下空洞的文字,无法带来实际的智慧。
  • 谁知太始道常存:反问,真正的道理是永恒存在的。
  • 乌兔仙家修炼:暗指修道者在追求真理,强调灵性的修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鹿走”象征历史的流逝,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使得诗意更加深刻,引人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无常和知识的局限性的反思,强调了永恒的道理与内心修炼的重要性。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真理的渴望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窗:象征隐居与求道的环境。
  • 兔楮铅丹:象征求道过程中的艰辛与物质的消耗。
  • 鹿:象征历史的流逝与机遇的错失。
  • 纸上陈言:象征空洞的知识与无用的理论。

这些意象不但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诗歌的哲理更加深刻,反映出古代文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夏元鼎的主要创作风格是什么?

    • A. 现实主义
    • B. 浪漫主义
    • C. 哲理诗
    • D. 田园诗
  2. “鹿走徒嗟秦汉”中的“鹿”象征着什么?

    • A. 机遇
    • B. 历史的流逝
    • C. 生命的无常
    • D. 自然的美
  3. 诗中提到的“太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哲学思想
    • B. 宇宙的起源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种修炼方式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独。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西江月(十之九)》
    • 共同点:两首诗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 不同点: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强调哲理思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古代诗人在诗歌中不仅表达个人感受,也常常寄托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黄钟楼月) 长相思·举离觞 醉落魄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南浦(中吕) 南乡子 点绛唇(仙吕) 解语花·风销绛蜡 蝶恋花 丑奴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子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玄的词语有哪些 山客 嘴尖牙利 龙字旁的字 疵痈 啜食吐哺 苦春头 土里土气 搓手顿足 帕头 珠联玉映 信听 包含粒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