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20:59
少年游(黄钟楼月)
作者:周邦彦 〔宋代〕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
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
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在楼阁的檐角,缥缈的气息中,小小的倡楼在夜空下。凉爽的月光如银钩般挂在空中。乐声喧闹,笙歌阵阵,透过窗帘的灯火,景色好似扬州的繁华。当年那面如春雪的美人曾与我游玩。如今再来,却无人与我相问,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感到愁绪满怀。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江苏无锡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之一,擅长词作,以清丽婉约著称。他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女性之美及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周邦彦中年时,表达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他对青春与美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少年游(黄钟楼月)》是一首典型的宋词,表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开篇以“檐牙缥缈小倡楼”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夜景,伴随“凉月挂银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随后的“聒席笙歌,透帘灯火”,则将美好的回忆与喧闹的乐声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词中提到的“当时面色欺春雪”,通过对美人容颜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怀念。与美人一起游玩的美好时光已成过去,现今再回首,却“更无人问”,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独和失落。结尾的“独自倚阑愁”更是将这种愁苦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词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功地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青春与爱情的怀念,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凉月挂银钩”是形容什么?
“当时面色欺春雪”中的美人象征着什么?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