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37
离愁晚如织,托酒与消磨。奈何酒薄愁重,越醉越愁多。
忍对碧天好夜,皓月流光无际,光影转庭柯。
有恨空垂泪,无语但悲歌。因凝想,从别后,蹙双蛾。
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速整雕鞍归去,著意浅斟低唱,细看小婆娑。
万蕊千花里,一任玉颜酡。
离别的愁绪像晚上的织物一样绵密,我借酒来消磨这份愁苦。可惜酒虽薄却愁重,越喝越觉得愁更深。
我忍心面对这美好的夜空,皓月的光辉无边无际,光影在庭前的树枝间摇曳。
心中有恨,只能默默流泪,无话可说,只能悲歌一曲。因而我凝神回想,从别后的情景,眉头紧皱。
春天来了,何以辜负了那紫色的袖子和红色的靴子?快整好雕鞍回去吧,专心浅斟低唱,细看那轻盈的舞姿。
在万朵千花之中,任凭那娇美的面容微醉。
赵长卿,字子渊,号梦华,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词多描绘离愁、思念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而含蓄,情感细腻。
《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写于元旦之际,正值新春之时,诗人面对离愁和对春天的期待,感慨万千。诗中描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过去情感的追忆,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愁别绪的复杂心理。开篇的“离愁晚如织”便直接点出主题,愁苦如织物一般交错缠绕,令人难以摆脱。接着以“托酒与消磨”引入酒的意象,酒既是消愁之物,却又因其薄弱难以解脱,反而加重了离愁的沉重感。诗人面对“碧天好夜”,在皓月的映照下,心中的孤独与无奈愈发显露。
中间部分,诗人无言以对,只能流泪与悲歌,表达了深切的情感挣扎。最后的“春来底事,孤负紫袖与红靴”,则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不甘,显示了诗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离愁的深刻体会,又有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以离愁为主线,表达了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中“离愁晚如织”中的“织”指的是什么?
A. 织布
B. 织物
C. 织梦
D. 织网
“奈何酒薄愁重”中的“奈何”表示什么含义?
A. 如何
B. 为什么
C. 可惜
D. 幸好
诗中提到的“紫袖与红靴”象征了什么?
A. 朋友
B. 美丽的女子
C. 春天
D. 酒
答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赵长卿的作品更加侧重于对酒的描写和情感的细腻,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全面理解《水调歌头(元日客宁都)》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