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2:3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33:24
原文展示:
寄黄希声 利登 〔宋代〕 八月寒气高,芳莲谢幽池。时运迅不留,俛仰黄华晖。少年不再得,而人从以嬉。萧条旅馆秋,满耳寒螀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八月的寒气升腾,芬芳的莲花在幽静的池塘中凋谢。时光飞逝,不留痕迹,转眼间黄花的余晖也已消逝。青春不再重来,人们却依然嬉戏。在萧条的旅馆中感受秋天的凄凉,耳边充满了寒蝉的哀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哀思。该诗可能是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利登旅途中,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月寒气中的莲花凋谢和黄花的余晖消逝,表达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哀思。诗中“时运迅不留”一句,深刻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通过对旅馆秋景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和哀伤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青春不再和人生无常的哀思。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其中也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利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