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黄希声》

时间: 2025-05-02 18:26:38

诗句

相会不几日,相别又经时。

居然感我怀,何以写所思。

举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谁。

知心而久离,此情悲不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6:38

原文展示:

寄黄希声 利登 〔宋代〕

相会不几日,相别又经时。 居然感我怀,何以写所思。 举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谁。 知心而久离,此情悲不悲。

白话文翻译:

我们相聚的日子不多,转眼又分别了许久。 这种情感让我深感怀旧,我该如何表达我的思念呢? 放眼望去,周围都是我的朋友,但真正了解我内心的又有谁呢? 虽然有人了解我的心,但我们长久分离,这种情感难道不悲伤吗?

注释:

  • 相会:指与黄希声的短暂相聚。
  •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指分别的时间。
  • 居然:竟然,表示情感的强烈。
  • 写所思:表达思念之情。
  • 举目:放眼望去。
  • 知者:了解我的人。
  • 久离:长时间的分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这首诗是他在与友人黄希声短暂相聚后,又面临长久分离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产生于作者与友人黄希声的短暂相聚之后,面对即将到来的长久分离,作者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思念,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直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分离的无奈。诗中“相会不几日,相别又经时”直接点出了相聚的短暂和分离的长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后文“举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表达了在众多朋友中,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却寥寥无几。最后一句“知心而久离,此情悲不悲”则是对这种情感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分离的悲伤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会不几日,相别又经时”:直接表达了相聚的短暂和分离的长久,形成了时间上的对比。
  2. “居然感我怀,何以写所思”: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情感的强烈感受,以及对如何表达这种思念的困惑。
  3. “举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谁”:通过“举目”和“我心”的对比,表达了在众多朋友中,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却寥寥无几。
  4. “知心而久离,此情悲不悲”:总结了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分离的悲伤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相会不几日”和“相别又经时”的时间对比,以及“举目皆我友”和“我心知者谁”的情感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 设问:“何以写所思”和“此情悲不悲”都是设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分离的无奈与悲伤。通过对比和设问等修辞手法,作者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相会”、“相别”、“举目”、“我心”等,都直接关联到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词汇,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利登 B. 黄希声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相会不几日,相别又经时”表达了什么? A. 相聚的快乐 B. 分离的悲伤 C. 时间的短暂和分离的长久 D. 友情的深厚

  3. “举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谁”中的“举目”是什么意思? A. 抬头看 B. 放眼望去 C. 低头沉思 D. 闭目养神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利登的《寄黄希声》与王维的《相思》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但利登的诗更注重表达分离的无奈和悲伤,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道士孙伯英容城故居 独立 哭张之杰 送成从事 寒夜 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二首选—) 人月圆·茫茫大块洪炉里 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秋莲 白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字旁的字 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计的词语有哪些 刻鹄成鹜 鹤算龟龄 亠字旁的字 包含玑的词语有哪些 稚儿 沥血披肝 酒有别肠 殁而不朽 上竿 采字头的字 背城一战 貝字旁的字 雨羞云困 酒囊饭包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