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33:38
残花啼露莫留春,
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
宝钗何日不生尘。
残花在露水中啼啭,别让春天留恋于此。
谁又不是对他人心怀怨恨呢?
如果只是关上门,独自承受梦境的劳苦,
那么宝钗何时能不沾上尘埃呢?
诗中“宝钗”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古代女子常以此装饰,代表着美丽与珍贵。这里的“宝钗”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苦闷的感慨和对爱情的追求。
《残花》写于李商隐晚年,正值他仕途未能如意之时,内心充满无奈与郁闷。诗中通过残花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残花》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的诗,诗人用“残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诗开头便以“残花啼露”引出主题,花的凋零与露珠的悲伤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惆怅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出“尖发谁非怨别人”,不仅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怨恨,也反映了个人内心的痛苦。这里的“尖发”暗示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他人的指责。
在第三句中,李商隐用“劳独梦”来描绘孤独的梦境,暗示了个人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宝钗何日不生尘”,则通过宝钗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失去和对理想的追求却总是被现实所尘封的无奈。
整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基调是悲伤而又充满思考的,诗人在对过往的留恋中,隐含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助。李商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深层次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残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以及对人生苦闷的深刻思考。李商隐通过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怨恨和孤独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哀。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折射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出李商隐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残花啼露”中“啼”字的意思是:
A. 哭泣
B. 吃饭
C. 笑
诗中的“宝钗”象征着: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死的无常
C. 人际的复杂
“尖发谁非怨别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善
B. 愤怒
C. 失落
李商隐与白居易的诗歌都涉及到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思考,但李商隐的情感更加细腻和复杂,而白居易则倾向于直接抒发情感。两者的风格虽各有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