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8
原文展示:
投刑部裴郎中 黄滔 〔唐代〕 两榜驱牵别海涔,佗门不合觅知音。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礼闱后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
白话文翻译:
两榜驱使分别在海边的角落,他门下不应寻找知音。虽然恩泽如云雷般赐予,但向主子表达的忠诚始终如犬马之心。礼闱的后人窥视着作为镜子的自己,庙堂前的席位等待着如霖雨般的恩泽。已经与日月同悬千古,怎会因风尘而使自己沉沦。跪拜时敢于将真诚吐露至血,蜕变只等待如金般的承诺。忧愁听到南院的期待到来,恐怕被东墙的旧恨侵扰。黑色的衣裳空空难以抵御雪,黑色的头发尽数脱落,不胜簪子。几行泪水里依附着投奔的志向,直比沧海还要深。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该诗是黄滔向刑部裴郎中表达忠诚和期待的作品,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官场的向往和对忠诚的重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黄滔通过此诗向刑部裴郎中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期待,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和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期待的深刻情感。诗中,“两榜驱牵别海涔”描绘了诗人被迫离开的无奈,“佗门不合觅知音”则表达了在他人门下寻找理解者的困难。“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显示了诗人对恩泽的渴望和对主子的忠诚。“礼闱后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反省和对朝廷恩泽的期待。“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强调了诗人的永恒忠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表达了诗人对真诚的极致追求和对承诺的珍视。“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描绘了诗人的忧愁和对过去的遗憾。“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困境和无奈。“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则总结了诗人的投奔志向和对深度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期待。诗人通过表达对主子的忠诚和对朝廷恩泽的期待,展现了士人对官场的向往和对忠诚的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两榜”指的是什么? A. 科举考试的榜文 B. 朝廷的命令 C. 诗人的作品 D. 诗人的朋友
诗中的“佗门不合觅知音”表达了什么? A. 在他人门下寻找理解者的困难 B. 诗人的孤独 C. 诗人的自信 D. 诗人的期待
诗中的“瞻恩虽隔云雷赐”表达了什么? A. 对恩泽的渴望 B. 对主子的忠诚 C. 对朝廷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憾
诗中的“向主终知犬马心”表达了什么? A. 对主子的忠诚 B. 对恩泽的渴望 C. 对朝廷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憾
诗中的“已齐日月悬千古”表达了什么? A. 永恒的忠诚 B. 对恩泽的渴望 C. 对朝廷的期待 D. 对过去的遗憾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