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52:22
原文展示:
走佛岩道中 利登 〔宋代〕
避乱走佛岩,依依绝溪水。 有客六弟昆,遮予访行事。 一云分路亡,庶或一不死。 一云相为命,生死同所值。 远逝宿无舂,近逃寇能至。 垂涕赠之言,此身苦难避。 山剽无崖巅,兵骄有城市。 共宋固已非,分光岂云是。 风闻宜邑郛,聚落复烟燬。 沸鼎无清鳞,四瞻谁善地。 不辰自至斯,乾坤古无际。
白话文翻译:
为了躲避战乱,我逃到了佛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溪水。 有六位弟弟陪伴我,他们拦住我询问未来的计划。 有人说我们应该分头逃亡,或许能有一线生机。 也有人说我们应该共同面对,生死与共。 如果逃得太远,可能连过夜的地方都找不到;如果逃得太近,又可能被敌人追上。 我含泪对他们说,我们的处境实在难以逃避。 山中的盗匪无处不在,城市的士兵骄横跋扈。 与宋朝的联系早已断绝,分道扬镳岂能说是明智? 听说宜邑的城郭也被战火摧毁,村落再次被烟火吞噬。 在这动荡的时代,何处才是安全的栖身之地? 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面对的是无边的苦难。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战乱时期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战乱中逃亡的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时代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战乱时期,作者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佛岩,诗中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逃亡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时代的无奈。诗中,“避乱走佛岩,依依绝溪水”描绘了作者逃亡的起点,充满了不舍和无奈。“有客六弟昆,遮予访行事”展现了作者与弟弟们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的不同看法。“一云分路亡,庶或一不死”和“一云相为命,生死同所值”对比了两种不同的逃亡策略,体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垂涕赠之言,此身苦难避”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山剽无崖巅,兵骄有城市”和“风闻宜邑郛,聚落复烟燬”进一步描绘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沸鼎无清鳞,四瞻谁善地”和“不辰自至斯,乾坤古无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在战乱时期的苦难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诗中通过描绘逃亡的情景,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佛岩”象征着什么? A. 避难的地方 B. 战乱的中心 C. 家园和安宁 D. 动荡不安的时代
诗中的“六弟昆”象征着什么? A. 亲情和陪伴 B. 战乱中的盗匪 C. 战乱中的士兵 D. 动荡不安的时代
诗中的“沸鼎无清鳞”比喻什么? A. 避难的地方 B. 战乱的中心 C. 家园和安宁 D. 动荡不安的时代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