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4:34
声声慢
作者: 刘嗣绾 〔清代〕
桥霜断白,沟水馀红,分明影到秋边。
脉脉阑干,碧城十二遥连。
湘蛾倚残清晓,问人间昨梦何年。
从头认,说黄絁,人道翠帔游仙。
记得宫莺啼处,尽垂杨世界抱月飘烟。
山绿如眉,等闲吹堕楼前。
三生纵寻箫谱,怕东风不暖瑶天。
重唤起,白门乌飞上四弦。
全诗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秋日的景色,桥上霜白,水沟中残留着红色的秋色,映照出清晰的影子。远望碧城,十二个遥远的城楼相连。湘江的蛾子倚靠在清晨的余晖中,询问人间昨夜的梦境是什么年头。从头再来分辨,提到那黄色的绸子,人们说翠色的披风像游仙一样轻盈。记得宫中的黄莺啼叫的地方,垂杨柳枝下的世界就像是怀抱着月亮的轻烟。远山如眉,轻风拂过,轻易地将楼前的花瓣吹落。即使三生三世寻找箫谱,也怕东风无法温暖瑶台。再一次唤起,白色的门口乌鸦飞上了四根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嗣绾,清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
创作背景:
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较为动荡,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这首《声声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静谧与柔美,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开头部分以“桥霜断白,沟水馀红”描绘出秋天的景色,霜白的桥面与残红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丝清凉的秋意。接下来,诗人通过“脉脉阑干,碧城十二遥连”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远处的碧城仿佛连接着诗人的思绪,带着他去往那遥远的理想世界。
“湘蛾倚残清晓,问人间昨梦何年”一句中,湘蛾借清晨的微光,向人间诉说着对过往梦境的追问,增添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多次提到“认”、“说”、“记得”等词,显示出诗人对美好回忆的执着与不舍。
整首词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秋日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如“山绿如眉”,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情感细腻而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桥霜断白”中的“霜”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湘蛾倚残清晓”中的“湘蛾”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昆虫
C. 一种鸟
D. 一种鱼
诗中提到的“黄絁”是什么颜色的织物?
A. 红色
B. 绿色
C. 黄色
D. 白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描绘了对往昔的追忆,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词更多融入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执着,而刘嗣绾的词则着重于自然与理想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孤独与怀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