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7:26
画堂春
作者:黄庭坚 〔宋代〕
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炷炉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秘的小居所,靠近蛮江,窗外的蛛丝在阳光下闪烁,水面吹来的风和山影交织在长廊上,直到晚上才感到一丝凉意。伴随着花间飞舞的蝴蝶,独自飞翔的鸥鸟在春光中嬉戏。因为不想送客,所以没有下绳床,而是添火烧香,静享这一刻的宁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整体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江西人。作为北宋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隐居的时期,他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背景下文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画堂春》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的开头通过“摩围小隐枕蛮江”,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居所,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接着,诗人描绘了窗外的景象,蛛丝在阳光下显得灵动而闲适,显示出一种自然的美感。水风与山影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这里的“不到晚来凉”不仅是对气候的描写,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春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蝴蝶与鸥鸟相互映衬,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自由。最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宁静,诗人不因送客而感到惆怅,反而更乐于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闲适。添火炷炉香,既是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也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意象与悠然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净雅致的生活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蛮江”主要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宁静
C. 忧伤
D. 年龄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添火炷炉香”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享受。
判断题:诗人对送客的态度是惆怅的。 (是/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