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襄阳怀古》

时间: 2025-05-04 07:47:27

诗句

襄阳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7:27

原文展示:

襄阳太守沉碑意,
身后身前几年事。
湘江千岁未为陵,
水底鱼龙应识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襄阳太守在碑文前的沉思,回忆起自己身后的往事。湘江流域千年未能成为陵墓,而水中游动的鱼龙似乎都能识字,暗示着历史的悠久与人事的无常。

注释:

  • 太守:地方官,掌管一个地区的政务。
  • 沉碑意:指对碑文的沉思,表现对历史的沉重感。
  • 湘江:指流经湘地区的河流,象征历史的流逝。
  • :指墓地,表示地方的重要性。
  • 鱼龙:象征水中生物,暗示历史悠久,甚至连水中的生物都能识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襄阳怀古》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迁与历史回顾之际。诗人通过对襄阳的回忆,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人事的无常,反映出诗人对往事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首句“襄阳太守沉碑意”引入主题,太守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己过往的反思,既是个人感怀,也是对历史的敬畏。接下来的“身后身前几年事”则通过对时间的回顾,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最后两句,诗人用湘江的悠久与水中鱼龙的象征,强调了历史的深重与久远,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历史结合的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襄阳的怀古,表达了对历史的敬重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襄阳太守沉碑意:太守在碑前沉思,显示对历史的重视。
  2. 身后身前几年事:回顾自己过去几年的经历,感到历史的厚重。
  3. 湘江千岁未为陵:湘江流域经历千年,却未成为历史的纪念,暗示历史的无常。
  4. 水底鱼龙应识字:水中生物似乎都能理解文字,这象征着历史的悠久与人类文明的渊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底鱼龙应识字”,用生物比喻历史的智慧。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悟,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太守:象征权力与责任。
  2. :代表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3. 湘江:象征历史的流逝与地理的变迁。
  4. 鱼龙:象征自然与历史的结合,暗示着历史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守”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官员?

    • A. 襄阳
    • B. 长安
    • C. 杭州
    • D. 洛阳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湘江千岁未为__”。

  3. 判断题:诗中“水底鱼龙应识字”是指水中的鱼龙能理解文字。对还是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头》:李白

诗词对比:

《襄阳怀古》与《春江花月夜》都展现了对历史的感怀与自然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回忆与历史的沉重,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美的赞叹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集句和太白水西韵 沅江李氏书堂 和胡公疏送屿师移居宝光寺 翠竹亭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 其七 齐云亭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悼亡三首 其三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 其一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後雨作遂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数 殳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故步不离 露积 恒河一沙 己字旁的字 桑田沧海 包含鲋的词语有哪些 连根拔 半低不高 湉湉 包含某的词语有哪些 鬥字旁的字 齐傅楚咻 嘺嘺唶唶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