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秋夜寄诸弟》

时间: 2025-04-29 13:31:25

诗句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1:25

原文展示:

新秋夜寄诸弟
作者: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虽然我们身处两地,但同样仰望着星空下的河流。高高的梧桐树上,一片树叶飘落,空荡荡的居室里,思念之情愈发浓厚。正当我因忧愁而感到不适,更何况我自己也有些微恙呢?更不能说是由于离别而感到亲近,毕竟我们的容颜和鬓发早已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苍老。

注释:

  • 两地:指诗人和他的弟弟们相隔两地。
  • 星河:指银河,象征遥远的距离。
  • 高梧:即高大的梧桐树,象征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空斋:空荡的书房,表示诗人内心的孤寂。
  • 忧人瘼:忧愁使人感到痛苦。
  • 微痾:轻微的疾病,暗示诗人身体的虚弱。
  • 颜鬓:指容颜和鬓发,强调个人的衰老。

典故解析:

  • 星河:古诗中常用星河来象征思念和遥远的距离,体现了人们在秋夜时分的孤独感。
  • 高梧:梧桐树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寓意“梧桐细雨”与离别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字子云,号溪洲,唐玄宗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思乡之时,诗人因身处异地而思念弟弟们,情感真挚而深沉。秋天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

诗歌鉴赏:

《新秋夜寄诸弟》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秋夜中,望着星空,回忆起与弟弟们的亲密关系,内心深处涌动着浓浓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描绘了两地的相望,虽然身处不同的空间,却共享同一片星空,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及心灵的相通。紧接着,诗人通过“高梧一叶下”的意象,表达了孤寂和落寞,而“空斋”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此时,诗人又提到自己的身体微恙,忧愁的情绪让人感到更加沉重,显得脆弱和无助。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无常的感慨。最后的“颜鬓已蹉跎”更是道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的无奈。诗歌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深厚的情感深度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地俱秋夕:指他和弟弟们在不同的地方共度秋天的傍晚。
  2. 相望共星河:遥远的两地互相望着同一片星空,暗示了亲情的联系。
  3. 高梧一叶下:梧桐树上落下的一片叶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4. 空斋归思多:空荡的书房使得思念的情感愈发强烈。
  5. 方用忧人瘼:忧愁让人感到痛苦,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6. 况自抱微痾:自己身体也有些不适,情绪更加低落。
  7. 无将别来近:尽管相隔遥远,却无法因离别而感到亲近。
  8. 颜鬓已蹉跎:岁月已经在容颜和鬓发上留下痕迹,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高梧一叶下”与“空斋归思多”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 意象:运用“星河”“高梧”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与画面感。
  • 比喻:将思念比作秋天的落叶,形象地表现出孤独与愁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在孤独中的内心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触动人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夕:象征着收获与思念的季节,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星河:代表着远方的亲情,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高梧:象征孤独与思乡,是情感的寄托。
  • 空斋: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与思绪的纷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星河”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银河
    • C. 星星
  2. “高梧一叶下”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念
    • C. 愤怒
  3. 诗人提到的“微痾”是指什么?

    • A. 身体不适
    • B. 心情不好
    • C. 思念之情

答案:

  1. B. 银河
  2. B. 孤独与思念
  3. A. 身体不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静夜思》
  2.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静夜思》与韦应物的《新秋夜寄诸弟》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李白通过月光照在床前,激发思乡情绪,而韦应物则通过秋夜的星空与孤寂的书房,表现出更深层的叹息与惆怅。两首诗都在不同的意象下,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韦应物的情感更为细腻,充满了岁月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韦应物研究》

以上内容涵盖了《新秋夜寄诸弟》的详细解析和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相关查询

雨霖铃 秋兴 雨霖铃 题陆次山矶蜀游图 雨霖铃 雨霖铃 题张次珊通参词饯图,用屯田韵 雨霖铃 舟次闻虫 雨霖铃 春感 雨霖铃 雨霖铃 生离 雨霖铃 秋夕蕉庭独步 雨霖铃·清晨凝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假税 周规折矩 己字旁的字 知命乐天 转营 千生万死 皿字底的字 功不成,名不就 身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瑶俎 测算 天不憗遗 同字框的字 适性任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