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42
寒令夺春令,六花侵百花。
塘冰胶燕觜,野水涩芹牙。
拥柱轻於絮,吹墀净若沙。
乳禽饥啄木,谁悮拨琵琶。
寒冷的天气夺走了春天的气息,纷纷扬扬的雪花侵扰了百花的开放。塘边的冰封住了燕子的嘴,野外的水使得芹菜的根变得干涩。靠在柱子旁的雪轻得像絮,吹打着屋檐的雪洁净得像沙子。小鸟因饥饿啄打树木,谁又能用手拨动那琵琶的弦呢?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梅溪,宋代诗人。其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梅尧臣的诗风与同时代的诗人如苏轼、黄庭坚等人相比,更加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该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天气寒冷,冬季的雪景触动了诗人的灵感。诗中通过描写雪景,展现了冬天的冷清与生机的缺失,同时也隐含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梅尧臣的《十五日雪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季雪景的独特魅力。全诗以雪为主题,开篇便以“寒令夺春令”引入,直接指出了寒冷的天气对春天的压制,暗示着生命的停滞。而“六花侵百花”则进一步描绘了雪花覆盖百花的景象,展现了雪的无情与春花的脆弱。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的残酷,也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接着,诗人通过“塘冰胶燕觜,野水涩芹牙”描写了冬天对动物与植物生活的影响,冰冻了燕子的觜,干涩了芹菜的根,生动描绘了寒冷给生物带来的困境。诗中“拥柱轻於絮,吹墀净若沙”则通过对雪的质感描写,展现了雪的轻盈与洁净,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体验。
最后两句“乳禽饥啄木,谁悮拨琵琶”更是从鸟类的饥饿与无助引申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在描写冬雪的同时,蕴含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寒冬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雪景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春天的渴望,反映了自然环境对生命的影响,以及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无奈。
“六花”指的是什么?
A. 雨
B. 雪
C. 花
D. 风
诗中“塘冰胶燕觜”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春天的鸟鸣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繁荣
D. 秋天的落叶
诗中“谁悮拨琵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开心
B. 无奈
C. 愤怒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