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4:28
自讼
贺铸 〔宋代〕
朝听明钟出,暮随衙鼓归。
朝朝复暮暮,是是与非非。
迹寄升沈路,言投祸福机。
何穷百年事,端使一心违。
清晨听着明亮的钟声出门,黄昏伴着衙门的鼓声归来。
每天的早晨与夜晚,真与假、是与非似乎都在不断重演。
我的行踪寄托在升沉的道路上,言语则投向祸福的机缘。
为何要穷尽百年的事情,最终还是使我内心违背了本心。
本诗运用了“升沈路”来隐喻人生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强调了人生的起伏与选择带来的影响。诗中提到的“祸福机”同样反映了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因素,暗示着命运的捉弄和人心的无奈。
贺铸(约 1052年-1110年),字方回,号渔洋,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尤其以词作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沉思与感悟。
此诗作于贺铸对人生感悟的阶段,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与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面临的选择与困境常常使人感到无奈与迷茫。
《自讼》是一首展现诗人内心矛盾与思考的作品,诗中通过日常的钟声与鼓声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循环。诗人通过描绘清晨和黄昏的对比,暗示着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让人深感生活的单调与重复。而“是是与非非”的反复则揭示了在这样一种生活中人们对真伪、善恶的思考与挣扎。
“迹寄升沈路”一句,诗人用“升沈”来形容人生的起伏,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感。后面的“言投祸福机”则进一步探讨了命运的偶然性与复杂性,似乎在说,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最终结果往往超出我们的掌控。
诗的最后两句“何穷百年事,端使一心违”则是全诗的精髓所在,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时间的追问与内心的挣扎,让整首诗充满哲理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贺铸对人生循环的思考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揭示了人心的矛盾与对生活的探索,反映出人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无奈与迷茫。
诗中“明钟”象征什么?
A. 结束
B. 开始
C. 迷茫
D. 确定
“迹寄升沈路”中的“升沈”是指什么?
A. 生活的安定
B. 人生的起伏
C. 未来的希望
D. 过去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是是与非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惑
C. 愤怒
D.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