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精卫》

时间: 2025-05-07 08:55:31

诗句

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31

原文展示

精卫
作者:王安石 〔宋代〕

帝子衔冤久未平,
区区微意欲何成。
情知木石无云补,
待见桑田几变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长久以来心怀冤屈的帝子,尽管他内心的微薄愿望似乎难以实现。诗人意识到木头与石头是无法用来弥补这些冤屈的,等待着桑田变为沧海的那一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帝子: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常与冤屈或不平之事相关联。
  • 衔冤:心中怀有冤屈或不满。
  • 区区:微小的、细微的,表明愿望的渺小。
  • 木石:象征着坚硬和无能为力的事物。
  • 桑田:指的是桑树种植的田地,通常用来比喻世事的变化。

典故解析
“桑田变沧海”是指时光流逝带来的巨大变化,用以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这个典故出自《庄子》,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才干而闻名。王安石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政治、社会、人生等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王安石的政治生涯中,他多次经历政治斗争和个人遭遇的不公,形成了诗中对冤屈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精卫》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帝子”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被冤屈的人的苦闷与无奈。开篇即以“帝子衔冤”引入,展现了深重的情感。诗人用“区区微意”来强调这种愿望的渺小,暗示在面对巨大的不公时,个人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情知木石无云补”则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木头与石头象征着无法弥补的坚硬与冷漠。这种无能为力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最后一句“待见桑田几变更”更是将全诗的主题升华,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冤屈的难解,但也蕴含着一种对未来变革的期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显示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子衔冤久未平:指帝子心中有冤屈,长久未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2. 区区微意欲何成:表达了他那微小的愿望在现实面前显得无比渺小。
  3. 情知木石无云补:意识到木石是无情的,无法弥补心中的冤屈。
  4. 待见桑田几变更:期待未来事物的变化来结束这种冤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木石”和“桑田”的对比,突显了冤屈的无奈与未来的希望。
  • 象征:桑田与沧海象征着变化,暗示着历史与命运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冤屈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变化的期待,传达了一种无奈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子:象征冤屈的承载者。
  • 木石:象征无情与冷漠。
  • 桑田:象征变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帝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 B. 冤屈 C. 财富

  2. “桑田”一词的含义是?
    A. 不变 B. 变化 C. 固定

  3. 诗中的“情知木石无云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欢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精卫》与屈原的《离骚》均表现出深切的情感与对命运的思考,前者更注重对冤屈的反思,后者则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陈祭酒直舍犀 题汤郎中玉峡 次韵叶宗丞湘梅 眼儿媚·雁带新霜几多愁 道中即事 泊歙浦 山中 山居七咏 其一 经史阁 兰溪晚泊 上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鄐诜丹桂 欲言又止 强明 大字旁的字 抽税 厄字旁的字 耳闻目击 樵人 聿字旁的字 殷谢 人生如寄 暮雨朝云 月字旁的字 白鹤晾翅 小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