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老嫌》

时间: 2025-04-24 00:03:54

诗句

老嫌智巧累形躯,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救吾黥劓可无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03:54

原文展示:

老嫌
作者:王安石
老嫌智巧累形躯,
欲就田翁学破除。
百岁用痴能几许,
救吾黥劓可无余。

白话文翻译:

老年时我嫌弃自己聪明才智过于繁重,
想向田间的老人学习如何放下执念。
活到百岁又能用多少愚痴呢?
求助于我那些烙印和伤痕又能得到什么呢?

注释:

  • 老嫌:老年人对自身的嫌弃,感到聪明反而成了负担。
  • 智巧:聪明才智。
  • 形躯:形体,身体。
  • 田翁:田间的老人,象征智慧和简朴的生活。
  • 破除:去除,消除。
  • 黥劓:古代的刑罚,指在脸上刺字和割伤,象征深重的伤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田翁”可以视为一种理想化的人物,代表着朴实无华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而“黥劓”则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伤痛的无奈与解脱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推行新法而闻名,主张改革,提倡实用和理性。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正值其面临衰老与体弱的阶段,诗中流露出对年华消逝的无奈和对平淡生活智慧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对自身聪明才智的反思与嫌弃。王安石通过对“智巧”的自我审视,揭示了复杂的聪明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反映出他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诗中的“田翁”象征着简单而真实的人生智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黥劓”,代表着过往的创伤和难以释怀的经历。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王安石的深刻思考,也体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探讨。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哲理的深度,也包含了对人生的沉思,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老嫌智巧累形躯”,表达了老年人对自己智慧的反思,认为聪明反而让身体感到疲惫。
  • 第二句:“欲就田翁学破除”,说明他渴望向田间的老人学习,放下复杂而执念的生活。
  • 第三句:“百岁用痴能几许”,质疑活到百岁后,愚痴的价值有多少。
  • 第四句:“救吾黥劓可无余”,反映出对过去伤痛的无奈,暗示无法真正摆脱。

修辞手法:

  • 对比:聪明与愚痴、田翁与自我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突。
  • 隐喻:田翁象征着智慧与简朴的生活,体现出对复杂人生的反思。
  • 夸张:通过“百岁”来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反思与解脱,表达了对年轻时追求智慧的后悔,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王安石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剖析,揭示了人生中追寻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 智巧:象征着复杂的智慧,反映出老年人的思考与困惑。
  • 田翁:象征着朴素的智慧和真实的人生。
  • 黥劓:代表着过去的创伤和无法释怀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嫌智巧累形躯”中的“智巧”指的是什么? A. 聪明才智
    B. 生活经验
    C. 年龄

  2. 诗中的“田翁”象征什么? A. 复杂的生活
    B. 朴实的智慧
    C. 年轻的梦想

  3. “救吾黥劓可无余”中的“黥劓”是指什么? A. 伤痛与创伤
    B. 财产与财富
    C. 幸福与快乐

答案: 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老嫌》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解脱,而李白则表达了对生命狂欢的追求。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句 其七 诗二首 其一 荔枝 久留少城 子云故居 新都驿远平轩 沱江 题三学山 诗二首 诗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蜂趋蚁附 穴宝盖的字 指成之间 切合实际 上逆 一则一,二则二 埒亩 当头一棒 牙字旁的字 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拈相 巨德 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扰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