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4:17
明光鉴赋为终篇,政恐前身是汉贤。何似高门挂弧矢,汉家此日恰新年。
这首诗的最后一篇是《明光鉴赋》,我担心自己前世的身份是汉朝的贤者。与其在高门大户中悬挂弓箭,不如在汉家新年的今天,展现出新的气象。
郑刚中,字子猷,号天池,宋代诗人,生于绍兴,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作于十月,正值农历新年临近之际,诗人借新年之际,反思自身及历史,表达对未来的期望与对过去的敬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明光鉴赋》作结,表明自己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敬仰,同时又流露出对自身地位的思考。前句提及的“政恐前身是汉贤”,不仅是对自身身份的怀疑,更是一种文化自省,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当下政治的警惕。
后半部分“何似高门挂弧矢”,则引入了对权势与地位的思考。高门的弓箭代表了权力,而诗人似乎对这种权力感到不屑,认为不如在新年这个象征希望的时刻,展现出一种新生的态度。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的意象,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的语调平和,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在新年到来之际的自省与希望。
明光鉴赋是指哪个朝代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高门”指的是什么?
“政恐前身是汉贤”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望,但李白更为豪放,而郑刚中的这首诗则显得更为内敛和沉静,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与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