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

时间: 2025-05-02 01:43:13

诗句

万嶂嵚嵜天泬㵳,木兰菊节度今朝。

登高即目无遗照,在上惟怀不敢骄。

胜地恰宜风雨度,芳筵兼听管弦调。

近臣那易知有喜,剧待佳音正不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13

原文展示

万嶂嵚嵜天泬㵳,
木兰菊节度今朝。
登高即目无遗照,
在上惟怀不敢骄。
胜地恰宜风雨度,
芳筵兼听管弦调。
近臣那易知有喜,
剧待佳音正不聊。

白话文翻译

在重重山峦之中,天际显得空阔而遥远,
今天的木兰花和菊花盛开,正值佳节。
登高远望,眼前的景色无所遗漏,
在高处只能怀着谦虚的心情,不敢自满。
美好的地方正好适合风雨的洗礼,
在丰盛的宴席上,听着乐声悠扬。
身边的近臣何以知道我的喜悦,
只盼望佳音,却感到无聊。

注释

  • 万嶂嵚嵜:意为重重山峦,形容山势险峻。
  • 天泬㵳:天际显得空旷深远,表现出自然的浩瀚。
  • 木兰菊节:指的是重阳节,木兰花和菊花在此时盛开。
  • 登高即目无遗照:登高远望,眼前的景象一览无遗。
  • 不敢骄:谦虚的心态,不敢自满。
  • 芳筵:指美好的宴席。
  • 管弦调:形容音乐的美妙。
  • 近臣:指身边的臣子。
  • 佳音:好消息。
  • 不聊:无聊,表示期待已久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统治时期(1736-1795年)是清朝的盛世。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九日》诗作于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和团圆。诗人在这个节日登高远望,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九日》是一首表现重阳节登高观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开篇以“万嶂嚚嵜”的描写,呈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诗人在高处俯瞰,心中充满了对景色的赞美,但同时又感到一种谦卑的意识,强调了不敢骄傲的心态。这种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反映出他作为帝王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胜地恰宜风雨度”,道出了自然环境对人的磨砺和影响,既有对美好环境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起伏的思考。接下来的“芳筵兼听管弦调”,则是对节日氛围的描绘,音乐和宴席的结合,展示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享受生活的情感。最后两句“近臣那易知有喜,剧待佳音正不聊”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人的期盼与孤独,虽然身边有许多人,但真正理解自己内心情感的人却不多,反映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气质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嶂嚚嵜天泬㵳:重重山峦险峻,天空显得辽阔。
  2. 木兰菊节度今朝:今天是木兰花与菊花盛开的节日。
  3. 登高即目无遗照:登高远望,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
  4. 在上惟怀不敢骄:在高处只能怀有谦逊,不敢自满。
  5. 胜地恰宜风雨度:美好的地方适合经历风雨的洗礼。
  6. 芳筵兼听管弦调:在宴席上,听着美妙的音乐。
  7. 近臣那易知有喜:身边的臣子难以知道我的喜悦。
  8. 剧待佳音正不聊:只盼望好消息,却感到无聊。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万嶂嚚嵜”与“天泬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峦、花节、音乐等意象交替,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重阳节景象。
  • 比喻: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表达出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节日的珍视,及其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反思,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气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嶂:象征自然的伟大与雄壮,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襟。
  • 木兰菊:象征重阳节的传统,寄托了对长寿和团圆的美好祝愿。
  • 芳筵:象征着生活的欢愉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 A. 自满
    • B. 谦虚
    • C. 孤独
    • D. 快乐
  3. “芳筵兼听管弦调”意指:

    • A. 听到音乐
    • B. 宴席的热闹
    • C. 自然的美丽
    • D. 对生活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考,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写了登高的景象,但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朱自华《清代诗词选》
  • 李白《诗词大观》
  • 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关查询

石栈河在洪闸 送苏伯达之官西安七首 寒食 又九月十四日登秋风阁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 秋日杂兴 对春二首 秋风 商高宗陵庙诗 范蜀公得请再致仕蜀公作诗命某次韵 续题郭功甫诗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汲汲皇皇 包含莩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弄巧成拙 浸染 鬥字旁的字 耆儒硕老 宝盖头的字 炼盐 卓荦不羁 克字旁的字 梦开头的成语 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说化 一客不犯二主 霸陵伤别 掌厨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