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3:53
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岩。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松霜杉露毵毵。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乾坤云海风帆。谯名定,涪陵人。受道于伊川。后弃乡里,隐河洛。复归蜀,居青城之老人村,至今尚存。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位身穿黄衫、戴着乌帽的人。他在烟水缥缈的山岩间行舟,清风明月映衬着他那双如秋水般清澈的碧眼。大江南北,广阔的天地,东北的茫茫大地与西南的渺渺山川尽收眼底。松树在霜雪中矗立,杉树沐浴在露珠中,风景如画。龙门的阻隔让人想起深井,青城的灵气如天上的星星。山野被遮蔽,牡丹在外艳丽,茯苓也显得甘甜。鹤顶上凝结着丹霞,奔跑的马儿轻轻踱步,悠闲自得,仿佛已过了百年。天地如云海中扬帆,谯名已定,我是涪陵人,曾在伊川求道。后弃故乡,隐居于河洛,最终归回蜀地,居住在青城的老人村,如今依然存在。
王质,宋代诗人,生于涪陵,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怀,对道教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质的隐居生活有关,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的青城和龙门等地,都是他曾经修道的地方。
此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厚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质对道教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开篇的“萧萧乌帽黄衫”不仅描绘了一个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烟水拍云岩”则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仿佛可以听到水面轻拍岩石的声音,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多次提到的“青城”与“龙门”,不仅是地理上的象征,更是诗人心灵归宿的象征,表现了他对道教清净无为生活的追求。结尾处的“至今尚存”则让整首诗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追溯一种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青城”指代哪个地方?
A. 四川
B. 湖南
C. 浙江
D. 陕西
诗中“萧萧乌帽黄衫”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风景
B. 人物形象
C. 动植物
D. 历史事件
诗中的“龙门”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乡愁
D. 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