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高丘而望远》

时间: 2025-04-26 11:00:55

诗句

登高丘而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0:55

原文展示

登高丘而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
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
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
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
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
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
鼎湖飞龙安可乘?

白话文翻译

我登上高丘眺望远海,六鳌山的骨骼已被霜冻覆盖,三山现在又在哪里呢?扶桑树一半被摧折,白日的光彩也渐渐沉落。银台金阙如梦幻般虚无,秦皇汉武却在空中等待着。精卫鸟费尽心力去衔木石,却无所依凭;你难道没有看到骊山和茂陵都已化为灰烬,牧羊的孩子仍在攀登?盗贼抢夺宝玉,而精灵又能做些什么?如今穷兵黩武的局势如此,鼎湖的飞龙又怎么能够乘坐呢?

注释

  • 六鳌:指六鳌山,古地名,有传说中大鱼化为山的故事。
  • 扶桑:传说中东海的神树,象征光明。
  •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和汉武帝,历史上的伟大帝王,象征权力和成就。
  • 精卫:传说中一种鸟,因失去母亲而衔木石填海,象征执着与无奈。
  • 骊山、茂陵:分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陵墓,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鼎湖飞龙:指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理想与权力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非凡的才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语言瑰丽,意象新颖。

创作背景:本诗写作于李白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在高处俯瞰,感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诗中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对权力的讽刺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登高丘而望远》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李白以高远的视角观察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他对权力与成就的思考。诗中开篇便以“高丘”引入,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拔高与境界的提升。接着通过对六鳌、扶桑、秦皇汉武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过往的深刻反思。在他看来,这些曾经辉煌的成就如今已变得苍白无力,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无情与个体的渺小。

李白在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神话元素,既有对古代帝王的讽刺,又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生动地展现出他对人世间浮华的冷静与透彻的理解。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无奈感慨,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无力感,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不仅在内容上充满哲理,同时在形式上也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登高丘而望远海:意为登上高山俯瞰远方的海洋,象征视野的开阔与思考的深远。
  2. 六鳌骨已霜:描绘六鳌山已被霜冻覆盖,暗示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沉淀。
  3. 三山流安在:对三山的询问,表达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追寻。
  4. 扶桑半摧折:扶桑树半边折断,象征光明的消逝与希望的破灭。
  5. 白日沉光彩:夕阳西下,光辉渐沉,暗示时光的流逝。
  6. 银台金阙如梦中:描绘昔日的辉煌如梦似幻,令人感到虚无。
  7. 秦皇汉武空相待: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伟大成就如今只剩空谈。
  8.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精卫鸟的执着与鼋鼍的无奈相呼应,反映出坚持与无力感。
  9.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历史的伟大如今已成灰烬,感慨时光的无情。
  10. 牧羊之子来攀登:平民的努力与追求,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的坚持。
  11.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对社会动荡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嘲讽。
  12. 穷兵黩武今如此:批判当时的战争与暴力。
  13. 鼎湖飞龙安可乘:飞龙象征理想,感叹理想的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扶桑半摧折”用来比喻美好事物的破灭。
  • 拟人:如“精卫费木石”,赋予精卫以人的执着情感。
  • 对仗:如“银台金阙如梦中”与“秦皇汉武空相待”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历史的沉思,表达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体现了李白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丘: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六鳌:历史的沧桑与人类的渺小。
  • 扶桑:光明与希望的象征。
  • 秦皇汉武:权力与辉煌的代名词。
  • 精卫:执着与无奈的象征。
  • 骊山、茂陵:历史的遗迹,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六鳌”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D. 一位历史人物

  2. “扶桑半摧折”中的“扶桑”象征: A. 努力
    B. 光明与希望
    C. 暴力与战争
    D. 失落与悲伤

  3.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A. 感慨与失望
    B. 骄傲与自豪
    C. 无所谓
    D. 愤怒与反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沉思。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的《登高》均以“登高”为主题,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唐代文学研究》

以上内容为《登高丘而望远》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郑汉详饮石桥山 次韵王宣义见过夜饮四绝 雨中采石菖蒲 新酒熟奉怀曹使君 浣溪沙 虞美人 建中上元以雨雪败悬灯以国忧罢行乐仆又以老 浣溪沙 生查子 蝶恋花(欹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娓娓动听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基建 无远 天地开辟 立刀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耂字旁的字 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通辐辏 雅躅 证据确凿 绸缪帷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