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7:09
感遇其二
可叹东篱菊,
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
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
飘落欲何依。
这首诗感叹东篱的菊花,虽然它的茎细叶少,但即便与兰花蕙草不同,也自有其芬芳。虽然没有酒来盛满樽子,白露只能轻轻地沾湿花瓣。若是花儿的盛开无人赏识,飘落之后又将依附何处呢?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风豪放,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自然、友情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李白晚年,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生活的孤独与理想的失落在这首诗中交织,表现了他对菊花的同情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李白的《感遇其二》将菊花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身价值的反思。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李白在诗中用“东篱菊”来表现自己的孤独与无奈。虽然菊花的外在并不显赫,但它依然有其独特的芳香,反映了李白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与坚持。未能与酒相伴的清露,象征着他对世俗享乐的超然态度,却也暗含着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中“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是情感的高潮,表现了李白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李白的作品常常在情感与哲理之间游走,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之一,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生命的深刻反省,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映。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东篱菊”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杜甫的作品常常展现不同的情感取向,李白的豪放与自由与杜甫的沉稳与忧国情怀形成对比。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表现的是对人生的纵情,而杜甫的《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