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9:32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安石(指安石川)在广阔的海面上漂浮,独自对着长风呼啸。那逸然的韵味在海上荡漾,高远的情怀超越了尘世。我在宁静的五松山下,喝酒、攀登、消磨时光。这里古老的遗迹曾吸引过许多前辈,因而得名五松山。五松山是多么的清幽啊,胜境美得像沃洲。风声萧瑟地在山谷中回响,四季的风雨常伴其间。溪水的回声流向百泉,听起来犹如三峡的水流。砍竹扫除天花,我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游玩。如果龙堂可以休息,我希望能回归自然,修身养性。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飘逸的诗风和对自由的向往而闻名于世,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五松山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五松山因其清幽的环境和秀丽的风景而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李白在此饮酒作诗,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李白的《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全诗以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人生哲学。开篇的“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便以孤独而豪放的形象开篇,暗示了诗人在广阔天地中的孤傲与不羁。接着,诗人描述了五松山的清幽与美丽,通过“胜境美沃洲”的描写,传达出对这一自然胜景的赞美。
整首诗将自然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在“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中,李白表达了与友人共享自然之乐的愿望,呈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吾欲归精修”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修身养性的渴望。
李白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百泉”、“三峡”、“龙堂”等,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李白豪情壮志与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
A. 一位诗人
B. 一条河流
C. 一个地名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中的“穷”字意为:
A. 贫穷
B. 尽力、极力
C. 结束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喧闹
B. 清幽
C. 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