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9:53
长平十万人,一夜秦坑杀。
鱼死浊流中,不祭乘时獭。
死坑未是愁,唯有生坑恶。
眢井埋蟾蜍,欲跳只三脚。
长平之战中有十万人,一夜之间被秦军坑杀。
死于浑浊河流中的鱼,没有人给它们祭奠,仿佛只等着顺时而出的水獺。
死去的坑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生者的坑。
深井中埋藏着蟾蜍,想要跳出却只剩三条腿。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思想家、诗人。王夫之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哲理性,常以历史事件为题材,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末清初,国家动荡,王夫之通过历史事件反思人性与社会的冷漠,表达出对战争与死亡的深切思考。
《生查子 咏史六首 其一》通过长平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黑暗。诗的开头以“长平十万人,一夜秦坑杀”引入,直接点明事件的规模与惨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鱼死浊流中,不祭乘时獭”,以鱼的死去和水獺的出现,象征了对无辜者命运的无视和漠然,反映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绝望。
“死坑未是愁,唯有生坑恶”句中,诗人巧妙地将“死”与“生”进行对比,指出死去的人虽然令人悲痛,但生者所遭受的困境和痛苦更为深重,表达出对生存状态的无情揭露。最后一句“眢井埋蟾蜍,欲跳只三脚”,通过蟾蜍的比喻,展现出生者的无奈与困境,暗示在历史的深渊中,许多人遭遇了不幸与绝望。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充沛,借助历史事件抒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充分展现了王夫之深邃的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历史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哀,揭示战争带来的苦痛与生存的艰难,表达了对无辜者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长平之战中有多少人被坑杀?
诗中提到的水獺象征什么?
诗中“死坑未是愁,唯有生坑恶”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切关注。两者都通过历史事件探讨人性的悲哀,但王夫之的作品更加侧重对生者困境的描写,而杜甫则兼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