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5:19
木兰花慢 周湘云女士哀词
作者: 高旭 〔清代〕
玉台当日事,明月好,影娟娟。
奈黄歇城边,无端破镜,惆怅难圆。
依稀往时情绪,便女权撒手为伊怜。
埋去青山慧剑,洒来红泪蛮笺。
荒江歌泣奈何天。残柳化成烟。
更铲地西风,兰摧蕙折,不似当年。
潘郎近来憔悴,况沧桑历劫恨绵绵。
一曲念家山破,可能弹到重泉。
这首诗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光,明月下的影像如同那清丽的女子。奈何在黄昏时分,城边的破镜映照出内心的惆怅,难以圆满。往昔的情感依稀浮现,女子为了心爱的男子放手了自己的权利。她埋没了自己的剑,流下红色的泪水在纸上。荒凉的江边,歌声对天哀泣,残柳化作烟雾。西风更是凋零了兰花与蕙草,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潘郎最近憔悴,经历了沧桑劫难的恨意依然绵绵不绝。若有一曲念家乡的歌声,或许能弹到深泉之处。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生于文人荟萃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交织,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中对爱情与理想的深切思考。
《木兰花慢 周湘云女士哀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回忆,展现了一段破碎的爱情与对往昔幸福时光的无限怀念。开篇以“玉台当日事”引入,立即带给读者一份静谧而美好的回忆,随着诗句逐渐深入,诗人将情感由淡淡的忧伤转向深沉的惆怅,展现出在时间流逝中人们对美好回忆的追寻和对爱情失落的无奈。
全诗中的意象相互交织,如“明月”、“破镜”、“红泪”等,构成了一幅作品情感深厚的画面。诗中不断提及的自然景物,如西风、残柳,既反映了内心的伤感,也映射了时代的变迁。诗人在言语中流露出对潘郎的关怀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形成了对比,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普遍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失落,反映了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情感的纠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开心
B. 失落
C. 愤怒
D. 兴奋
“破镜”在诗中象征着:
A. 财富
B. 美好
C. 破碎的爱情
D. 友谊
诗中提到的“潘郎”指的是:
A. 一个朋友
B. 爱人
C. 诗人自己
D. 亲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及其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