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8:42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我南登岳阳楼,向北俯瞰长安大道,却看不见太平盛世的景象,千山万树如同草地般茂盛。我的亲人还在南方楚地,忧虑常常提早涌上心头。白社的愁绪变得空无,秋天的杂草又等着谁来清扫?常听诗人说,西子不应变老。我幸运地识得丹元君,时常与他谈论蓬莱仙岛的事情。
曹邺,唐代诗人,因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而著称。
此诗作于唐代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在岳阳楼上触景生情,感慨亲人远在南方,心中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相结合。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是曹邺的一首充满思乡情的作品。诗的开头“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的视野,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困惑与无奈。接着,诗人以“千山树如草”描绘出山林的繁茂,然而却与“升平里”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失望。
诗中“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忧虑早早浮现内心,情感真挚而深沉。接下来的“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一句,既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提到“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使得整首诗在忧伤中带有一丝希望,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超脱世俗的向往。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人登岳阳楼时,向哪个方向眺望?
A. 南方
B. 北方
C. 东方
D. 西方
诗中提到的“白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祭祀场所
C. 一种节日
D. 一种食物
“西子不宜老”中的“西子”指的是谁?
A. 李白
B. 西施
C. 杜甫
D. 王羲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