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1:19
寄题时上人碧云堂
作者:梅尧臣 〔宋代〕
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
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
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
还会古人心,古人非特赋。
我在这里遥望佳人,期待她的到来,但她却未曾到达,天边的云彩已渐渐暗淡。
那时我们相隔千里,心中充满了遗憾,不只是因为那抹云彩。
为何在这空荡荡的殿堂中吟咏,想必是为了表达那优美的诗句。
我深知古人的情怀,古人的情感并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诗作中。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描写自然与人情。他的诗作注重情感的真挚,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变迁之际。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感受到对友人和佳人的思念,同时也体现出对古人情怀的思考。
梅尧臣的《寄题时上人碧云堂》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对古人情怀的体悟。全诗通过四句简练的表达,将孤独与惆怅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望望佳人来,未来云已暮”,以“望”和“未”两字构成鲜明的对比,描绘了期待与失落的心情。此时,佳人未至,云彩已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遗憾。
中间两句“当时千里恨,不独看云故”,则引入了对距离的思考,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惋惜,更是对那段千里情感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何此启虚堂,定知吟秀句”,表达了诗人在空荡的殿堂中吟咏诗句,似乎是在与古人对话,探讨古人的情感与思想,显示出他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透过对佳人的思念和对古人情怀的追寻,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梅尧臣成功营造出了一种既具个人色彩又富有普遍共鸣的情感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思念与对古人情怀的追寻,反映出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佳人”指的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爱人
C. 诗人的母亲
D. 诗人的老师
诗中提到的“千里恨”主要是指什么?
A. 对距离的无奈
B. 对时间的遗憾
C. 对环境的感慨
D. 对古人的惋惜
诗中“虚堂”象征什么?
A. 壮丽的宫殿
B. 诗人的孤独
C. 朋友的聚会
D. 美好的时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