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2:40
道泰时还泰,时来命不来。何当离城市,高卧博山隈。
当道理通达的时候,运势也会好转;然而命运的到来却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城市,安静地躺在博山的隐蔽处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五言绝句,作品清新俊逸,寓意深远。他的诗风以婉约、含蓄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遣怀》是杜牧在晚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杜牧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平静。
《遣怀》通过简练的字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道泰时还泰”,不仅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是对现实无奈的自省。诗人通过对比“时来命不来”,表明了对命运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宿命感。诗的最后两句则传达了一种渴望远离繁华、追求宁静的情感,博山作为隐居的理想之地,象征着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杜牧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杜牧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道泰时还泰”中的“道泰”指什么?
诗人渴望离开的地方是哪里?
“时来命不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杜牧的《遣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但杜牧更加强调对命运和时运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的宁静。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诗人在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