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1:28
刳肠植粟餧官牛,牛骨成尘粟未酬。
何事莲参犹阁笔,反怜花县若虚舟。
季公素重千金诺,胶鬲当贻万世羞。
愿效相如还赵璧,莫教颜色叹床头。
将肠子剖开植上谷子来喂养官牛,牛骨化为尘土而谷子却没有得到回报。
为什么莲参还要搁置在笔架上,反而怜惜花县似乎是一只空舟。
季公一向重视千金的诺言,胶鬲将会给后世带来羞愧。
愿意效仿平原相如归还赵璧,莫要让颜色在床头叹息。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以其诗歌作品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士人的道德困境相交织,诗人以此抒发对责任和信义的思考,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责逋二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信义的反思。首句以“刳肠植粟”展现极端的牺牲与无私,意在指责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的人。牛骨化为尘土,暗示着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失衡,传达了对不公现象的不满。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将莲参与花县相提并论,似乎在质疑当代士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此时,季公和胶鬲的对比则引入了历史的深度,强调了守信的重要性,以及失信所带来的耻辱感。
最后,诗人以“愿效相如还赵璧”呼应开头,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向往和对个人道德的追求。整个诗歌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示了华岳对信义和责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围绕责任与信义展开,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个人道德对社会的影响。
诗中的“刳肠植粟”指的是什么行为?
季公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花县”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