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巢父洗耳图》

时间: 2025-05-07 06:12:43

诗句

万事喧杂帝响中,细参巢父意无穷。

须还半掬溪边水,方始教君耳不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2:43

原文展示:

万事喧杂帝响中,
细参巢父意无穷。
须还半掬溪边水,
方始教君耳不聋。

白话文翻译:

在万事纷扰的喧嚣之中,
仔细体会巢父的深意无穷。
必须再捧起一捧溪边的水,
才能教你使耳朵不再聋。

注释:

  • 巢父:传说中的人物,象征智慧与教诲。
  • 万事喧杂:形容世间事务繁多、纷扰。
  • 细参:仔细体会、深思。
  • 耳不聋:比喻听得清楚,能够明辨是非。

典故解析:

“巢父”源于古代文献,通常用来象征深邃的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其意在于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从中汲取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思肖,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生哲思,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心灵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纷扰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渴望,以及人们在喧嚣中寻找自我、启发智慧的努力。

诗歌鉴赏:

《巢父洗耳图》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世间的喧嚣与个人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思。诗的开头“万事喧杂帝响中”描绘了一个嘈杂的环境,令人感到不安与迷茫。接着,诗人引入“细参巢父意无穷”,暗示通过深入思考“巢父”的教诲,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须还半掬溪边水”这一句,意象生动,溪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暗示要回归自然,方能洗净心灵的杂念,达到领悟的境界。最后一句“方始教君耳不聋”则强调了智慧的获得需要经历内心的洗礼,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比喧嚣与宁静,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事喧杂帝响中:描绘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暗示人们在忙碌中迷失方向。
  2. 细参巢父意无穷:提醒人们要深入思考巢父的教诲,意味着智慧的源泉在于深刻的理解。
  3. 须还半掬溪边水:象征回归自然,暗示要清洗心灵的杂念。
  4. 方始教君耳不聋:只有经过内心的沉淀,才能真正听懂生活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溪边水”比喻心灵的纯净与智慧的源泉。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通过对自然的回归和对智慧的追求,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明晰。

意象分析:

  • 巢父:象征智慧与教诲。
  • 溪水:象征纯净与清晰的思想。
  • :象征听觉与领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事喧杂”的意思是: A. 事情繁多
    B. 事情很简单
    C. 没有事情
    D. 事情很少

  2. “须还半掬溪边水”中“溪边水”象征什么? A. 喧嚣
    B. 纯净
    C. 复杂
    D. 嘈杂

  3. 诗中提到的“巢父”代表: A. 一位古老的诗人
    B. 一种智慧的象征
    C. 一个神话传说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郑思肖的《巢父洗耳图》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人生的短暂。两者的主题虽不同,却都在各自的背景下反映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传》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广州至汉口飞机上作 浪淘沙 观天魔舞 浪淘沙 感怀 浪淘沙·重阳,于华盛顿 浪淘沙 杨花 浪淘沙 其二 题太一辟支庐诗词 浪淘沙 浪淘沙 雨中见夕照 浪淘沙 浪淘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落虎口 闷闷不悦 安乐窝 洗耳拱听 势相 私字儿的字 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本末终终 弓字旁的字 吉命 错处 睚眦必报 倒八字的字 后恭前倨 门字框的字 包含黝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